查古籍
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此湯主之。
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桂枝(各二兩。)白術(shù)(三兩。)生姜(四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nèi)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外臺(tái)。
治消歌曰吐方未已渴頻加。(與吐后渴為欲愈者不同。亦與豬苓散癥未吐而先渴者不同。)苓水。
徐忠可云。此方于五苓散中去豬苓者。以胃反證水從吐出。中無水氣而渴也。加生姜、甘草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duì)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dú)到之處。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zhǎng)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此湯主之。
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桂枝(各二兩。)白術(shù)(三兩。)生姜(四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nèi)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外臺(tái)。
治消歌曰吐方未已渴頻加。(與吐后渴為欲愈者不同。亦與豬苓散癥未吐而先渴者不同。)苓水。
徐忠可云。此方于五苓散中去豬苓者。以胃反證水從吐出。中無水氣而渴也。加生姜、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