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痰膈

    作者: 尤怡

    痰膈,因七情傷于脾胃,郁而生痰,痰與氣搏,升而不降,遂成噎膈。其病令人胸膈痞飲食輒噎,不得下入胃中,必反上逆而嘔,與痰俱出。治法宜調(diào)陰陽,化痰下氣,陰陽平均,氣順痰下,病斯已矣。

    《和劑》四七湯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結(jié)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也。中脘痞悶,氣不舒快,或痰飲嘔逆惡心,并皆治之

    半夏(制,二錢) 茯苓(一錢六分) 紫蘇葉(八分) 濃樸(姜制,一錢二分)

    水一盞,生姜七片,紅棗二枚,煎至八分,不拘時(shí)服。

    丁沉透膈湯(《和濟(jì)》) 治脾胃不和,痰逆惡心,或時(shí)嘔吐,飲食不進(jìn),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并皆治之。

    人參 砂仁 香附(各一兩) 青皮 木香 肉豆蔻 白豆蔻 丁香(各半兩)濃樸(各七錢五分) 草果 半夏 神曲(各二錢半) 甘草(一兩五錢) 麥芽(五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不拘時(shí)熱服。

    滌痰丸

    半夏曲 枯礬 皂角(炙,刮去皮弦子) 元明粉 白茯苓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霞天膏如丸,量人虛實(shí)用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