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濕熱頭痛

    作者: 尤怡

    濕熱頭痛者,濕與熱合,交蒸互郁,其氣上行,與清陽之氣相搏,則作痛也。東垣云∶

    諸濕熱頭痛,清空膏主之。又云∶濕熱在頭而頭痛者,必用苦吐之,或用搐鼻藥。

    清空膏療風濕熱頭痛,上壅損目,及腦痛年深不止。

    羌活 防風(各一兩) 柴胡(七錢) 川芎(五錢) 炙草(一兩半) 黃連(一兩,炒) 黃芩(三兩,一半酒制,一半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茶少許,湯調(diào)如膏,抹在口內(nèi),少用白湯送下,臨臥。

    搐鼻散

    青黛 石膏 芒硝 郁金 薄荷 牙皂

    上為末搐鼻。東垣白芷散,有白芷,無牙皂、青黛。

    又頭重如山者,濕氣在頭也。用∶

    紅豆散

    紅豆(十粒) 麻黃 瓜蒂(各五分) 連翹 羌活(各三錢,燒)

    上為末搐鼻。

    透頂散(《本事》)

    細辛(表白者,三莖) 瓜蒂(七個)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 冰片 麝香(各一黑豆大)

    上為極細末,每一大豆許,患人隨左右搐之。良久出涎一升許則安。此藥性味,視前搐鼻散稍溫也,當隨證審而用之。

    子和神芎丸治濕熱壅滯頭目,赤腫疼痛,大小便閉澀。

    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生) 滑石(各四兩) 黃連 薄荷葉 川芎(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溫水送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