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查古籍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腎藏精而氣通于耳,腎虛精少,其氣不通于上,則耳聾不聰。經(jīng)云∶精脫者耳聾是也。
其候頰顴色黑,瘦悴力疲,昏昏憒憒,因勞則甚,亦謂之勞聾。
肉蓯蓉丸
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 附子(去皮臍) 山茱萸(炒) 桂心 巴戟天(去心) 石斛(去根) 干熟地(焙) 澤瀉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研) 人參 白茯苓 蛇床子(炒) 牡丹皮 當歸(酒浸)菖蒲(米泔浸一宿) 炙草 黃 遠志 芍藥 防風(各一兩) 羊腎(一對,去筋膜,炙)
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溫酒下,漸加至三十丸,日三。一方有干姜、細辛,酒糊丸亦得。
益腎散治腎虛耳聾。
磁石(制) 巴戟 川椒(各一兩) 沉香 石菖蒲(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豬腎一具,細切,和以蔥白,少許鹽并藥,濕紙十重裹,煨令香熟,空心嚼以酒送下。一方有附子無沉香、菖蒲。
大安腎丸,加磁石、羌活、石菖蒲良。(丸見喘門。)
憶有戈雨亭令郎,十余歲,痘后耳漸重聽。日甚一日,幾與聾無異。業(yè)師薛一瓢診之云∶此必痘涉腎經(jīng),幸而收功者,所以告乏,日甚一日,為之圖惟于六味丸方中,加入鹽水炒紫衣核桃肉三兩,鹽水炒杜仲三兩,石菖蒲二兩,蜜丸開水下,服一料而愈。(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