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鼻淵鼻塞

    作者: 尤怡

    經(jīng)曰∶膽移熱于腦,則為辛 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王注曰,膽液不澄則為濁已如水泉者,故曰鼻淵。此為足太陽與陽明脈俱盛也??膳c防風(fēng)通圣散加黃連、薄荷。夫足太陽主表之風(fēng)寒,足陽明主里之熱,云太陽陽明俱盛者,謂表邪與里熱搏結(jié),久之寒亦化熱,郁伏于腦 而不解也。

    腦漏有老人腎經(jīng)虛寒使然者,用八味及暖腎之劑而愈。(《元珠》)

    鼻塞不聞香臭,或但遇寒月便塞,或略感風(fēng)寒亦塞,不時(shí)舉發(fā)者。世俗皆以為肺寒,而表辛溫通利之藥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經(jīng)多有火邪,郁甚則喜見熱而惡風(fēng)寒,故遇寒便塞,偶感便發(fā),治法清金降火為主,而佐以通利之劑無不效。若平素原無鼻塞之病,一時(shí)偶感風(fēng)寒,而致鼻塞聲重,或流清涕者,只作風(fēng)寒治之。

    防風(fēng)通圣散

    《元珠》去硝黃,其滑石、石膏減半,多加辛夷花,先用三五帖,再用此為丸,每七十丸,早晚白湯送下。

    雄黃丸治鼻 。

    雄黃(五分) 枯礬(一錢) 瓜蒂(二錢) 麝香(少許)

    上為丸,取如豆大搐鼻,亦治息肉。

    蒼耳散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辛夷仁(五錢) 蒼耳子(一錢半) 白芷(一兩) 薄荷(一錢)

    上為末,蔥茶湯調(diào)下二錢。

    治鼻中肉贅,臭不可近,痛不可搖者方

    以白礬末加 砂少許,吹其上,頃之化水而消,與勝濕湯、瀉白散二帖。此濃味擁濕熱蒸于肺門,如雨霽之地,突生芝菌也。

    鉛紅散治肺風(fēng),鼻赤生 。

    舶上硫黃 白礬灰(各半兩)

    上為末,入黃丹少許,染與病患面色相同,每上半錢,津液涂之,洗漱罷,及臨臥再上,兼服升麻湯,下瀉青丸,除其本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胡熒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yàn)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