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熱痹者,閉熱于內(nèi)也?!秲?nèi)經(jīng)》論痹有云∶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所謂陽遭陰者,腑臟經(jīng)絡(luò),先有蓄熱,而復(fù)遇風(fēng)寒濕氣客之,熱為寒郁,氣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熱,則 痹 然而悶也。
升麻湯
升麻 射干 甘草 芎 (各二兩) 麥冬 葳蕤 生姜(各三兩) 赤小豆(炒,三合)
每服四錢,入生地黃汁半合,青竹葉十五片,水煎,溫服無時。
河間升麻湯治熱痹,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唇口反縱,皮色變。
升麻(三兩) 茯苓 人參 防風(fēng) 犀角 羚羊角 羌活(各一兩) 官桂(三錢)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二片,竹瀝半酒杯,同煎至一盞,溫服無時。
《千金》犀角湯治熱毒流入四肢,歷節(jié)腫痛。(方見風(fēng)癥。)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熱痹者,閉熱于內(nèi)也?!秲?nèi)經(jīng)》論痹有云∶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所謂陽遭陰者,腑臟經(jīng)絡(luò),先有蓄熱,而復(fù)遇風(fēng)寒濕氣客之,熱為寒郁,氣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熱,則 痹 然而悶也。
升麻湯
升麻 射干 甘草 芎 (各二兩) 麥冬 葳蕤 生姜(各三兩) 赤小豆(炒,三合)
每服四錢,入生地黃汁半合,青竹葉十五片,水煎,溫服無時。
河間升麻湯治熱痹,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唇口反縱,皮色變。
升麻(三兩) 茯苓 人參 防風(fēng) 犀角 羚羊角 羌活(各一兩) 官桂(三錢)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二片,竹瀝半酒杯,同煎至一盞,溫服無時。
《千金》犀角湯治熱毒流入四肢,歷節(jié)腫痛。(方見風(fēng)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