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口腔科學》 (一)急性尖周炎(Acute apical periodontitis)

    急性尖周炎的病理解剖特征是根尖周滲出物的積累、轉化和擴散或吸收,除某些外傷而致的急性尖周炎外,牙髓多已壞死。按炎癥的發(fā)展過程又可分為:

    1.急性漿液性尖周炎(acute serous apical periodontitis)

    早期根尖部牙周膜內充血、血管擴張、血漿滲出、組織水腫及炎細胞浸潤。此時因根尖部壓力使牙齒向外移行,患者感覺牙齒伸長,患牙早接觸,咬合不適或輕微咬合痛,患牙用力咬緊時由于根尖部血液被擠向四周癥狀暫時緩解。這時,根尖部的牙骨質和牙槽骨無明顯改變。

    隨著病變的發(fā)展,血液淤積增多,組織水腫明顯,血管破裂出血,使尖周膜腔內壓力顯著增高,患牙伸長感加重,輕度松動,不敢對牙合,并有持續(xù)性自發(fā)痛,能定位。檢查時叩診劇痛,根尖部牙齦輕度紅腫、壓痛。

    2.急性化膿性尖周炎(acute suppurative apical periodontitis)

    可由急性漿液性尖周炎繼續(xù)發(fā)展而來,也可由慢性尖周炎急性發(fā)作而引起。表現為根尖周牙周膜破壞溶解,膿液積聚,膿腫周圍有顯著的炎細胞浸潤和骨吸收。故又稱為急性根尖膿腫或急性牙槽膿腫。

    積聚在根尖部的膿液常沿阻力小的部位排出,排膿途徑有:

    (1)膿液經根尖孔進入髓腔,若打通根管排膿通道,是比較理想的引流方式。

    (2)膿液經牙周間隙引流。這種方式引流阻力較大,而且對牙周組織損壞太大。

    (3)膿液經骨髓擴散,甚至穿破頜骨骨密質板,形成骨膜下膿腫,由于骨膜與骨面剝離疼痛極為劇烈。若骨膜被溶解,便形成粘膜或皮下膿腫。破潰后形成齦竇道或皮膚竇道,轉為慢性尖周炎(圖3-3)

    急性化膿性尖周炎排膿途徑

    圖3-5 急性化膿性尖周炎排膿途徑

    由于牙根長短和根尖解剖部位不同,排膿途徑各不相同,形成竇道的部位亦各不同。上頜中切牙的牙槽突很低而牙根長時,膿液穿通鼻腔底;上頜側切牙根尖常偏向舌側,膿液可穿破腭側骨板而形成腭側膿腫;上頜后牙牙根與上頜竇底部接近,有時膿液可穿入上頜竇;上頜磨牙腭根膿腫,甚至可由骨膜下向后擴展到軟腭;而下頜切牙可引起頦部腫脹;下頜磨牙根較長時,膿液在頜舌骨肌附麗下,向口底軟組織擴散,引起嚴重口底蜂窩組織炎,頜骨骨髓炎,偶可導致海綿竇血栓。

    膿液進入骨髓腔時,疼痛非常劇烈,呈持續(xù)性、搏動性,患牙松動嚴重,觸、叩痛明顯、齦及面部腫脹,根端紅腫壓痛,牙伸長感,不敢對牙合,頭痛,體溫升高,煩燥,痛苦面容,所屬淋巴結腫大、壓痛。形成粘膜下膿腫后,由于頜骨內部壓力降低,疼痛明顯減輕,但軟組織水腫仍明顯。若未切開引流,則自行破潰流膿。從炎癥開始至形成粘膜下膿腫約3-5日。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劉松峰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葉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陳士鐸
  •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衛(wèi)生廳局、中醫(y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wèi)生局:

    全國中醫(yī)藥特色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各地積極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為指導各級衛(wèi)生、中醫(yī)藥行政管理部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進一步深入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我局對各示范區(qū)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規(guī)律性經驗和規(guī)范性做法進行提煉、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指南(試行)》。現印發(fā)給你們,請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在工作中參考使用。在試行過程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

    聯 系 人:嚴華國 吳 迪

    聯系電話:010-65914966 65930672(傳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