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素問·奇病論》帝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fā)為癲疾也。
此言初生時即有癲疾,近時所名癲癇者也。忽然暴仆,昏不知人,手足抽掣,少頃痰涌而吐,吐出痰涎,則漸蘇。此在胎時,母受大驚而動肝風(fēng),兒稟其氣,與精氣并居,如油入面矣。每遇風(fēng)氣動,則鼓其痰涎,上蒙心竅,即神昏暴仆,風(fēng)動而手足抽掣也。因其氣閉不通而作豬羊聲,故有羊癲、豬癲之名。其病得之胎元,故難治也。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xué)習(xí)。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zé)岵?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素問·奇病論》帝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fā)為癲疾也。
此言初生時即有癲疾,近時所名癲癇者也。忽然暴仆,昏不知人,手足抽掣,少頃痰涌而吐,吐出痰涎,則漸蘇。此在胎時,母受大驚而動肝風(fēng),兒稟其氣,與精氣并居,如油入面矣。每遇風(fēng)氣動,則鼓其痰涎,上蒙心竅,即神昏暴仆,風(fēng)動而手足抽掣也。因其氣閉不通而作豬羊聲,故有羊癲、豬癲之名。其病得之胎元,故難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