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類證治裁》 噯氣論治

    作者: 林佩琴

    噯氣,即《內(nèi)經(jīng)》所謂噫也。經(jīng)言脾病善噫。又言寒氣客于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于胃,故為噫。

    后人因謂脾胃氣滯,起自中焦,出于上焦。凡病后,及老人脾胃虛弱者多有之。顧亦有肝氣逆乘,噯酸作飽,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仲景謂胃虛,客氣上升,必假重墜以鎮(zhèn)逆,旋復代赭湯。亦有肺氣失降而作噯者,蘇子降氣湯去桂,加杏仁、貝母之屬。

    其胃虛氣滯而作噯者,十味保和湯。其胃寒氣滯而作噯者,和胃煎。其胃虛嘔痰噯氣者,和胃二陳煎。其胃寒飲食難化,時作虛飽噯氣者,養(yǎng)中煎,或理中丸。如脾腎虛寒,命門火衰,濁陰不降,致痞滿噯氣者,理陰煎加減。如胃有痰火噯氣者,星夏梔子湯。專由脾胃陽虛,中氣為陰邪阻格者,和中為要,健脾散。

    若木來乘土,厥逆上干之氣,非鎮(zhèn)制不能遏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