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心脾〕七福飲見三卷郁。
〔氣血〕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fēng)。
〔滋陰〕左歸飲見二卷虛損。
〔補陽〕右歸飲見二卷虛損。
〔三陰〕大營煎見三卷關(guān)格。
〔三陰〕理陰煎見二卷咳嗽。
〔心火〕二陰煎見本卷癲狂。
〔心火〕加減一陰煎生地 白芍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錢)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甘草(七分)
〔思郁〕逍遙散見一卷火。
〔思郁〕益營煎見本卷癇。
〔痰火〕溫膽湯見一卷溫。
〔寒痰〕姜術(shù)湯姜 術(shù) 苓 夏 桂 草 棗
〔消痰〕朱砂消痰飲膽星(五錢) 朱砂(二錢半) 麝香(二分) 為末,姜湯下。
〔心火〕安神丸見二卷汗。即朱砂安神丸。又名黃連安神丸。
〔血虛〕四物安神湯二地 歸 芍 參 術(shù) 茯神 棗仁 黃連 柏子仁 麥冬 竹茹 烏梅 辰砂
〔勞神〕清鎮(zhèn)湯茯神 棗仁 遠(yuǎn)志 菖蒲 石蓮 當(dāng)歸 生地貝母 麥冬
〔心火〕天王補心丹見一卷火。
〔安心〕養(yǎng)心湯見二卷勞瘵。
〔不臥〕棗仁湯參 歸 苓 陳草 棗仁 遠(yuǎn)志 蓮子 茯神 姜 棗
〔思煩〕養(yǎng)營湯參 歸 芍 遠(yuǎn)志 棗仁 茯神 木香 柏子仁
〔憂郁〕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氣結(jié)〕加味四七湯夏 樸 蘇 草赤苓 茯神 遠(yuǎn)志 菖蒲 姜 棗
〔痰火〕參胡溫膽湯溫膽湯加 人參 柴胡 麥冬 桔梗 甘草 香附 姜 棗
〔痰火〕金箔鎮(zhèn)心丸見本卷癲狂。
〔水悸〕茯苓甘草湯苓 桂 草 姜 若再加半夏,名半夏茯苓湯。
〔水凌〕五苓散見一卷溫。
〔痰侵〕導(dǎo)痰湯見一卷中風(fēng)。
〔通治〕加味安神丸地 芍 歸 芎 陳 貝 連 草 茯神 麥冬 遠(yuǎn)志 棗仁 蜜丸,辰砂為衣。
〔卑 〕人參養(yǎng)營湯見二卷勞瘵。
〔去痰〕控涎丹見二卷痰飲。
〔驚魘〕遠(yuǎn)志丸見本卷癇癥。
〔虛風(fēng)〕獨活湯羌 獨 苓 夏 參味 辛 草 前胡 沙參 棗仁 烏梅 姜
〔肝虛〕珍珠母丸珍珠母(研細(xì),七錢五分) 當(dāng)歸 熟地(各一兩五錢) 人參 棗仁 柏子仁 犀角茯苓(各一兩) 沉香 龍齒(各五分) 煉蜜為丸。
〔多夢〕鎮(zhèn)心丹棗仁 茯苓 茯神 麥冬 五味 肉桂 人參 熟地 龍齒 天冬 遠(yuǎn)志 山藥車前 朱砂 蜜丸。
〔心跳〕琥珀養(yǎng)心丹琥珀 龍齒 遠(yuǎn)志 菖蒲 茯神 人參 棗仁 生地 當(dāng)歸 黃連 柏子仁 朱砂牛黃 豬心血和丸。
〔神虛〕妙香散見二卷衄。
〔思煩〕清心補血湯參 苓 歸 芍 芎 地 麥 味 陳 梔 草 棗仁
〔痰擾〕加味定志丸茯苓(三兩) 遠(yuǎn)志 菖蒲(各二兩) 人參(一兩) 琥珀 郁金(各五錢)
姜汁糊丸,辰砂為衣。
〔心跳〕蕊珠丸豬心血(一兩) 朱砂(一兩) 干青靛花(一匕)將豬心血和靛花,研勻,加朱砂和丸,茶下。
〔腎恐〕人參散人參 枳殼 桂心 甘菊 茯神 山萸 五味 杞子(各七錢五分) 柏子仁熟地(各一兩) 酒下二錢。
〔心恐〕定志丸見本卷癲狂。
〔胃恐〕四君子湯參 苓 術(shù) 草
〔陽虛〕八味丸見一卷中風(fēng)。
〔膽恐〕補膽防風(fēng)湯防風(fēng)(一兩) 人參(七分) 細(xì)辛 甘草 川芎 茯神 獨活 前胡(各八分)
為末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