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人參 麥冬 五味 當歸 黃 甘草 烏梅 白芍 棗皮
煎成,用葛、梨、蔗、藕、茅根、地黃、西瓜,自然汁一杯,入湯服。如非時無有,得人乳、牛乳、石蜜、棗膏亦可。
此治燥之通劑。
燥乃陽明秋金之化。經曰∶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jié)M。肺為寒水生源,源止流絕,不能灌溉周身。且或汗,下亡津,或房勞竭髓,或過餌金石,或貪哺酒食,皆能助狂火而損真陰,故化為燥。在外則皮膚皺揭,在內則喘咳煩渴,上則咽焦鼻干,下則腸枯便秘。治宜生津存液,其燥自退。故用參、 、麥冬、甘草補氣以生津,歸、芍、梅、棗,五味辛酸而致液。且津生于自然,當用自然之瓜、梨等汁以為助。液存于溫潤,更須溫潤之乳、蜜、棗膏以為養(yǎng)。
詩曰∶自然汁,一二好,花樣兼并何處有,有的生脈如歸 ,和著棗梅芍藥草。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人參 麥冬 五味 當歸 黃 甘草 烏梅 白芍 棗皮
煎成,用葛、梨、蔗、藕、茅根、地黃、西瓜,自然汁一杯,入湯服。如非時無有,得人乳、牛乳、石蜜、棗膏亦可。
此治燥之通劑。
燥乃陽明秋金之化。經曰∶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jié)M。肺為寒水生源,源止流絕,不能灌溉周身。且或汗,下亡津,或房勞竭髓,或過餌金石,或貪哺酒食,皆能助狂火而損真陰,故化為燥。在外則皮膚皺揭,在內則喘咳煩渴,上則咽焦鼻干,下則腸枯便秘。治宜生津存液,其燥自退。故用參、 、麥冬、甘草補氣以生津,歸、芍、梅、棗,五味辛酸而致液。且津生于自然,當用自然之瓜、梨等汁以為助。液存于溫潤,更須溫潤之乳、蜜、棗膏以為養(yǎng)。
詩曰∶自然汁,一二好,花樣兼并何處有,有的生脈如歸 ,和著棗梅芍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