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連 干姜 桂枝 甘草 人參 半夏 大棗
胸中有熱欲嘔,胃中有寒作痛,與此湯而愈者,黃連之苦佐以半夏之辛,則苦從辛化,寒者不滯,可以泄上熱;姜、桂之溫和以參、草之甘,則溫從甘緩,熱者不燥,可以散中寒。寒熱之相用,猶兵法奇正之相倚也。況大棗益胃,又所以熱中而靖招搖矣。若早下誤下,胸滿不痛,漸成痞氣,去桂枝,換黃芩,蓋病在表,早下誤下皆逆矣。下而虛其中,表邪乘之,則陰陽不通如痞象,故曰痞。邪正相搏,抑郁心肺,必?zé)┰昴c鳴、干嘔或泄利、谷不化。論因固屬虛,見癥如斯,虛亦成實(shí)爾。故須出桂入芩,從其部而瀉之。假無熱,只自虛而痞,當(dāng)塞因塞用,補(bǔ)陣熱陣選方,芩連俱用不著。
詩曰∶黃連癖干姜,甘草愛肉桂,偏是棗強(qiáng)人,半夏為知契。
《明醫(yī)雜著》(公元 1549 年)明.王綸(節(jié)齋)著。六卷。內(nèi)容為醫(yī)論、諸證、小兒證治等,此書也受朱震亨學(xué)說的影響。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連 干姜 桂枝 甘草 人參 半夏 大棗
胸中有熱欲嘔,胃中有寒作痛,與此湯而愈者,黃連之苦佐以半夏之辛,則苦從辛化,寒者不滯,可以泄上熱;姜、桂之溫和以參、草之甘,則溫從甘緩,熱者不燥,可以散中寒。寒熱之相用,猶兵法奇正之相倚也。況大棗益胃,又所以熱中而靖招搖矣。若早下誤下,胸滿不痛,漸成痞氣,去桂枝,換黃芩,蓋病在表,早下誤下皆逆矣。下而虛其中,表邪乘之,則陰陽不通如痞象,故曰痞。邪正相搏,抑郁心肺,必?zé)┰昴c鳴、干嘔或泄利、谷不化。論因固屬虛,見癥如斯,虛亦成實(shí)爾。故須出桂入芩,從其部而瀉之。假無熱,只自虛而痞,當(dāng)塞因塞用,補(bǔ)陣熱陣選方,芩連俱用不著。
詩曰∶黃連癖干姜,甘草愛肉桂,偏是棗強(qiáng)人,半夏為知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