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二、不射精

    ㈠ 腎陽不足

    「主證」 婚久不育,性欲冷淡,勃起無力,交接之時,并無射精,伴見一組腎陽虛⒁之癥。

    「病機」 腎陽不足,精血不化。

    「治法」 溫腎助陽,填補精血。

    「方藥」左歸丸(《景岳全書》)合右歸丸(《景岳全書》)加減。

    熟地 山藥 枸杞 山茱萸牛膝 菟絲子 鹿角膠 龜膠 仲杜 當歸 淫羊藿 巴戟 仙茅 肉蓯蓉

    本方為左歸丸合右歸丸去肉桂、附子,加淫羊藿、巴戟、仙茅、肉蓯蓉。

    方中諸藥皆為溫腎助陽,填精補血之品。

    ㈡ 腎陰不足

    「主證」 婚久不育,陽強不倒,交接雖久,而終不射精,心煩失眠,急躁易怒,伴見一組腎陰虛⒂之癥。

    「病機」 肝腎陰虧,虛火灼精。

    「治法」 滋肝補腎,泄熱通關(guān)。

    「方藥」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加味。

    熟地 山茱萸 山藥 澤瀉 茯苓 丹皮 知母 黃柏 菟絲子 枸杞 黃芩 柴胡 牛膝 急性子

    本方為知柏地黃丸加菟絲子、枸杞、黃芩、柴胡、牛膝、急性子。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藥、菟絲子、枸杞滋補肝腎之陰精;知母、黃柏滋陰降火;黃芩、丹皮、柴胡疏肝清熱;茯苓、澤瀉健脾滲濕;牛膝、急性子通達精關(guān)。

    諸藥合用,共湊滋肝補腎,泄熱通關(guān)之效。

    ㈢ 主證婚久不育,交接正常而射精不能,心悸失眠,腰酸,伴見一組氣虛⑴和血虛⑹之癥。

    「病機」 氣血不足,腎精不濟。

    「治法」 益氣補血,養(yǎng)心滋腎。

    「方藥」歸脾湯(《濟生方》)加味。

    白術(shù) 茯神 黃芪 龍眼肉 棗仁 人參 木香 炙甘草 當歸 遠志 菟絲子 補骨脂 巴戟 山茱萸

    本方為歸脾湯加菟絲子、補骨脂、巴戟、山茱萸。

    方中白術(shù)、黃芪、人參、炙甘草健脾益氣;龍眼肉、當歸補益陰血;菟絲子、補骨脂、巴戟、山茱萸益腎填精;茯神、棗仁、遠志養(yǎng)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諸藥合用,具有益氣補血,養(yǎng)心滋腎之效。

    ㈣ 主證婚久不育,交接時久,陽強不衰,射精不能,煩躁易怒,少腹憋脹,或見遺精。舌紅苔薄,有瘀斑,脈弦澀。

    「病機」 氣血瘀滯,精絡(luò)不通。

    「治法」 疏肝理氣,祛痰通精。

    「方藥」四逆散(《傷寒論》)加味。

    炙甘草 柴胡 枳實 白芍 菖蒲 王不留行 路路通 穿山甲 牛膝 蜂房 急性子

    本方為四逆散加菖蒲、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牛膝、蜂房、急性子。

    方中柴胡、枳實疏肝理氣;王不留行、牛膝、蜂房活血祛瘀;路路通、穿山甲、王不留行、急性子祛瘀通關(guān);菖蒲香竄開竅;炙甘草、白芍酸甘緩急。

    若見口干舌紅,脈弦數(shù),此為瘀滯化熱之象,酌加丹皮、黃芩、龍膽草。

    ㈤ 痰濁陰遏

    「主證」 婚久不育,雖交接而射精不能,或雖射精而精液粘稠不化,體態(tài)虛胖,面白氣短,神疲乏力,頭暈心悸。舌淡,苔白膩,脈沉細。

    「病機」 痰濁阻遏,精室不利。

    「治法」 祛痰化濁,利氣通竅。

    「方藥」蒼附導(dǎo)痰丸(《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加減。

    茯苓 半夏 陳皮 蒼術(shù) 香附 南星 枳殼 生姜 神曲 菖蒲 遠志 檳榔

    本方為蒼附導(dǎo)痰丸去甘草,加菖蒲、遠志、檳榔。

    方中半夏、南星燥濕祛痰;茯苓、蒼術(shù)健脾化濁;陳皮化痰醒脾;香附、枳殼、檳榔疏理氣機;菖蒲化痰開竅;遠志化痰寧心;生姜和胃行水;神曲消食導(dǎo)滯。

    諸藥合用,共湊祛痰化濁,行氣通竅之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