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已入子宮之室.衣裹已至丹田之所.忌食兔獐諸毒之物.
四月胎癥.胎至四月.能令孕婦身體困倦.氣急發(fā)熱.飲食無味.貪眠.頭暈.四肢酸軟.宜用活胎和氣散治之.
活胎和氣散
枳殼 濃樸 香附 砂仁 蒼術(shù) 陳皮(去白各二錢) 蘇葉(一錢) 甘草(八分) 小茴(一錢)
分三帖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