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治婦人陰中生痔。凡九竅有肉突出者,皆名為痔。
用烏頭七個,燒存性,用小瓦罐盛釅醋淬之,乘熱熏,候通手沃之良。
洗方 治茄子疾。
用茄皮、白礬、馬椿頭根、樸硝、澤蘭,煮水熏洗,加入炒鍛石少許妙。
敷藥 治茄子疾。
用樸硝為末,黃荊柴燒瀝調(diào)敷,或濃鐵漿水調(diào)敷。
又方 治茄子疾。
用硫黃一兩,大鯉魚一尾,去頭皮,入硫黃魚肚中。故紙裹黃泥固濟(jì),火煙 盡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如下疽生蟲,所下如柿汁臭穢,心中 痛、悶絕、虛煩甚者,不可治。
治茄子疾,心躁連綿,黃水易治,白水難愈。
用生枳殼為散,煎湯熏洗,卻用絹帛包枳殼滓納入陰中,即日漸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