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絲毛毛氈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絲毛毛氈草別名

    毛氈草

    來源

    菊科絲毛毛氈草Blumea sericans (Kurz) Hook. f.,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注意

    服藥期間及服藥后禁食魚鮮、豬肥肉3個月;愈后禁食蝦皮1年。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主治急、慢性腎炎。外治腫毒。

    用法用量

    全草1兩,水煎服,服后吃白糖一匙。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絲毛毛氈草拼音注音Sī Máo Mɑo Zhān Cǎo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擬毛氈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umea sericans (Kurz) Hook.f .[B. hieracifolia (D.Don) DC.var. holsericea Benth.; B. bar- bata DC.var. sericans Kurz]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晾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荒地、田邊、山谷及丘陵地帶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擬毛氈草 粗壯草本,高60-100cm。莖上部分枝,具條棱,被白色密絹毛狀絨毛,上部毛更密,節(jié)間長3-5cm。葉主要基生,幾成蓮座狀,基部葉倒卵狀匙形或倒披針形,長6-12cm,寬2.5-3.5cm,基部長漸狹,下處而成具長翅的柄,先端圓鈍,邊緣有密細齒,上面被白色絨毛,后漸脫落,下面被絹狀絨毛;中脈在兩面凸起,側(cè)脈5-6對,明顯;莖葉疏生,向上漸小,匙形、匙狀長圓形,長6-12cm,寬1.5-3cm,無柄或有翅柄,先端圓形,邊緣有疏細齒,兩面被密絹毛狀絨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常2-7個球狀簇生,排成穗狀狹圓錐花序;總苞圓柱狀或鐘形;總苞片約4層,線形或線狀長圓形,綠色或上部禾稈黃色,外層背面被白色密絨毛,中、內(nèi)層背面被絨毛;花托中央有泡狀小突起;花黃色;雌花多數(shù),花冠檐部3-4齒裂;兩性花花冠管狀,檐部5淺裂,被疏毛和乳頭狀腺點。瘦果圓柱形,具棱10條,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狀。花期4-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不分枝上部有分枝,具條棱,被白色必絹毛狀絨毛,基部有時脫毛。葉基生,幾成蓮座狀,基部葉倒卵狀匙形或倒披針形,長6-12cm,寬2.5-3.5cm,基部長漸狹,下延成具長翅的柄,頂端圓鈍,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必細齒,兩面被密絹毛狀絨毛或綿毛,中脈凸起,側(cè)脈5-6對,明顯??偘鷪A柱狀或鐘形;總苞片線形工線狀長圓形,綠色或上部禾稈黃色,頂端短尖,背面被白色絨毛;花托稍凸,無毛,有泡狀小突起。花黃色。氣微,味微苦。

    性味

    微苦;淡;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主慢性腎炎;腫毒瘡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ū Jī別名紅娘子、灰花蛾來源藥材基源:為蠟蟬科動物樗雞的成蟲。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orma delicatula White采收和儲藏:7-8月捕捉,捕后蒸死或烤死,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九棲于樗、榆、刺槐、女貞及多......
  • 《中藥大辭典》:橙葉拼音注音Chénɡ Yè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甜橙的葉片?;瘜W成分橙葉含揮發(fā)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為芳樟醇、檸檬醛和檸檬烯等。功能主治《嶺南采藥錄》:“搗爛敷瘡,能止疼散瘀。“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橙子拼音注音Chénɡ Zi別名橙(《上林賦》),黃橙(張籍),金橙(蘇軾),金球、鵠殼(《綱目》)。出處《食性本草》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實。10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生境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 《中藥大辭典》:橙子核拼音注音Chénɡ Zi Hé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蕓香種植物香橙的種子。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zhì),以及苦味成分黃柏內(nèi)酯和鬧米林。功能主治治疝氣,淋病,腰痛。①《綱目》:“面鼾粉刺,濕研,夜上涂之?!阿凇侗静萸笤?.....
  • 《中藥大辭典》:橙子皮拼音注音Chénɡ Zi Pí出處《開寶本草》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瘜W成分果皮含橙皮甙、揮發(fā)油、果膠、胡蘿卜素等。揮發(fā)油中主要為牻牛兒醛、檸檬烯等;還分離到大牻牛兒烯B、大牻牛兒烯D和雙環(huán)大牻牛兒烯。性味苫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