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針灸》 足三陰三陽穴流注法

    作者: 朱梓

    胃出于厲兌為井。足陽明脈也。流于內庭為榮。注于陷骨為俞。過于沖陽為源。行于解溪為經。入于三里為合。膽出于竅陰為井。足少陽脈也。流于俠溪為榮。注于臨泣為俞。過于丘墟為源。行于陽輔為經。入于陽陵泉為合。膀胱出于至陰為井。足太陽脈也。流于通谷為榮注于束骨為俞。過于京骨為源。行于昆侖為經。入于委中為合。脾出于隱白為井。足太陰脈也。流于大都為榮。注于太白為俞。過于公孫為源。行于商丘為經。入于陰陵泉為合。肝出于大敦為井。足厥陰脈也。流于行間為榮。注于太沖為俞。過于中封為源。行于中封為經入于曲泉為合。腎出于涌泉為井。足少陰脈也。流于然谷為榮。注于太溪為俞。過于水泉為源。行于復溜為經。入于陰谷為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