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大便秘澀不通(附論)

    作者: 朱梓

    四十四難曰。七沖門(mén)何在。然。唇為飛門(mén)。齒為戶門(mén)。會(huì)厭為吸門(mén)。胃為賁門(mén)。太倉(cāng)下口為狐惑之病下。治在夫胃大小腸膀胱者。倉(cāng)廩之本。營(yíng)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zhuǎn)味入出者也。入或傷于風(fēng)寒陰陽(yáng)堅(jiān)閉則滑熱。

    寒火耗散血液。至肺氣閉塞。不能浸潤(rùn)。金受火郁。不能發(fā)聲。經(jīng)云肺主聲。肢痛戾者。風(fēng)濕相搏。而遂成偏枯語(yǔ)言滯澀。手足不隨也。然則中寒吐瀉。亡液而成燥。亦已鮮矣。以有寒濕相郁。營(yíng)衛(wèi)不能開(kāi)發(fā)貫注亦成偏枯。經(jīng)云。諸澀枯涸。干勁皴揭。屬于燥也。若風(fēng)氣壅滯。腸胃干燥。是謂風(fēng)秘。胃蘊(yùn)客熱??诿芋w黃。是謂熱秘。下焦虛冷。窘迫后重。是謂冷秘?;蛞虿『笾赝鼋蛞骸;蛞蚶先跹?dú)獠蛔?。是謂虛秘?;蚰I虛小水過(guò)多。大腸枯虛??识嗝卣?。亡津液也。或胃實(shí)燥結(jié)。時(shí)作寒熱者。中有宿食也。治法雖宜和順陰陽(yáng)。然疏風(fēng)散滯。去熱除冷。導(dǎo)引補(bǔ)虛之法。不可偏廢。當(dāng)審其證以治之。

    腸胃本實(shí)。而又為冷熱之氣所并。結(jié)聚不宣。故令大便難也。又云邪在腎亦令大便難。

    所以利之手少上脈陰實(shí)者。脾實(shí)也。病苦腸中HTHT(一作伏伏)如牢狀。大便難。脈緊而滑直。大便亦難。跗陽(yáng)凡人五味之秀者養(yǎng)臟腑。諸陽(yáng)之濁者歸大腸。大腸者所以司出而不納也。今停蓄蘊(yùn)結(jié)。

    獨(dú)不虛人聚。

    谷道秘者熱則通利黃輩片熱儒門(mén)事親云。戴人過(guò)曹南省親。有姨表兄病大便燥澀。無(wú)他證。常不敢食飽。飽則大便極難服藥畏藥繼服粗溺下滑養(yǎng)竅。

    老人臟腑秘澀。不可用大黃。老人津液少。所以臟腑秘澀。更服大黃以瀉之。津液皆去。

    定澀即有人因時(shí)疾瘥后。秘塞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輕之。凡大便不通。皆用滑膩之物。及冷水受盛移于腸間

    痢圣餅子治年老人大便秘澀。

    草果(去皮)石菖蒲(去皮毛)白茯苓麻黃(去根節(jié))濃樸(姜汁制)獨(dú)活枳殼(麩炒)術(shù)浸)良姜叉)半夏(空心。稍溫服。老人小兒量以加減用之。忌生冷油膩之物。

    京三棱丸治癖氣注刺痛。大便秘澀。

    京三棱(煨乘熱椎碎搗為末)木香當(dāng)歸(切焙)桂(去粗皮)肉蓯蓉(酒浸切焙)牛膝(炒)白術(shù)(郁李仁外。

    利為

    茱萸湯治脹滿閉不下。

    大黃丸治百病轉(zhuǎn)失氣。

    川大黃(三兩銼炒)木香干姜(炮銼)赤芍藥白術(shù)芎羌活桂心檳榔郁李上為末。

    丸。

    搜風(fēng)潤(rùn)腸丸治三焦不和。胸膈痞悶。氣不升降。飲食遲化。腸胃燥澀。大便秘

    硬。

    沉香檳榔木香青皮(去瓤)陳皮(去瓤)京三棱蘿卜子(炒)槐花(炒)枳殼(麩丸。梧桐子六十丸。食前煎木瓜湯下。常服滋潤(rùn)腸胃。導(dǎo)化風(fēng)氣。一方有大黃無(wú)木通。米飲湯送下。

    大黃丸調(diào)理胸膈。祛逐壅滯。推陳致新。疏風(fēng)順氣。

    川大黃(銼炒)檳榔火麻仁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各二兩)牛膝(去苗)芎枳殼末。煉蜜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纳獪?。

    大五柔丸治臟氣不調(diào)。大便不通。和營(yíng)衛(wèi)。利九竅。消谷益血。

    大黃芍藥枳實(shí)蓯蓉葶藶甘草黃芩牛膝(各一兩)桃仁(一百枚)杏仁(四十

    導(dǎo)水丸下劑。

    大黃黃芩(各二兩)滑石(四兩)黑牽牛(四兩另取頭末用)加后項(xiàng)藥。甘遂(一兩去濕退熱散腫柳根(臨臥溫水

    潤(rùn)腸湯

    (一名當(dāng)歸潤(rùn)燥湯)

    治理大便閉燥不通。

    (出衛(wèi)生寶鑒)升麻生地黃(各二錢(qián))當(dāng)歸尾熟地黃甘草大黃(炒)麻仁(各一錢(qián))桃仁(與麻仁食前

    麻仁丸

    (出儒門(mén)事親書(shū))郁李仁(去皮另研)大麻子仁(另?yè)v二味各六兩)大黃(二兩半半生半熟)檳榔(半兩)干郁李仁火滑石亦妙。

    大黃飲子

    (出圣惠方)

    治身熱煩躁。大便不通。骨節(jié)急痛。

    川大黃(濕紙裹煨)杏仁(去皮尖略炒)梔子仁川升麻枳殼(浸去瓤炒各半兩)生地黃一粒。

    小烏梅一枚。煎服。一方用枳實(shí)。

    勻氣丸治津液燥少。腸胃挾風(fēng)。大便秘澀。氣道不勻。

    麻仁(另研二兩)人參訶黎勒皮枳殼(去瓤麩炒)桂皮(去粗皮各一兩)木香(一兩半)勻。

    煉蜜丸

    枳殼湯治大腸壅結(jié)不通。腹脅脹滿膨悶。不下食。

    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各一錢(qián)銼)大腹皮(銼三錢(qián))牽牛子(炒)百合赤茯苓(去黑咀

    宣氣木香飲治膈氣痰涎。食不消化。大便不通。腹中雷鳴。

    木香桂(去粗皮)昆布(洗去咸焙)檳榔(銼一半生一半炮)大黃(銼炒)半夏(湯洗七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生姜一片。大棗擘碎。煎八分。去滓。食后溫服。日三。

    五柔丸

    (出千金方)

    治秘澀及虛損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diào)。和營(yíng)

    衛(wèi)。利臟腑。補(bǔ)三大黃(一升蒸斗米下)前胡(二兩)半夏蓯蓉芍藥茯苓當(dāng)歸葶藶細(xì)辛(各一兩)此丸加

    檳榔丸

    (出圣惠方)

    治腸胃冷熱不和。大便難、秘。食飲不消。心腹妨悶。

    檳榔訶黎勒皮桂心郁李仁(湯浸去皮炒)川大黃(銼炒各一兩)柴胡(去苗三分)草二十丸

    涼藥子丸治五臟伏熱。痰涎壅塞。煩躁??谏嗌彙4蟊忝亟Y(jié)。小便赤澀。及小

    兒驚熱疳連翹(一兩半)牙硝甘草(生各一兩二錢(qián))大黃(一兩)石膏(半兩)薄荷葉梔子綠

    檳榔丸治大腸秘澀。冷熱相攻。寒熱如瘧。

    檳榔(銼)羌活(去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木香(各一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另研)大煉蜜丸

    牽牛子丸

    (出圣惠方)

    治臟腑壅滯。心腹氣悶。宿食不消。腰脅疼痛。大腸秘

    澀。

    牽牛子(一斤一半生用一半炒)桂心枳殼(麩炒去瓤)芎木香(各一兩)青橘皮(十丸。

    治脹滿不通。

    (出千金方)通草樸硝(各四兩)郁李仁黃芩瞿麥(各二兩)車(chē)前子(五合一方六兩一方二升)上

    六合散

    (出宣明論)

    治一切燥結(jié)。汗后余熱。宣轉(zhuǎn)不通。一名密鑰匙散。并治

    小腸氣結(jié)血大黃(一兩紙裹煨)白牽牛(生)黑牽牛(炒)甘遂(各半兩)檳榔(三分生)輕粉(二分)

    滋腸五仁丸

    (出醫(yī)方集成)

    治津液枯竭。大便秘澀。傳導(dǎo)艱難。

    桃仁杏仁(炒去皮各一兩)柏子仁(半兩)松子仁(一錢(qián)二分)郁李仁(一錢(qián)炒)陳皮(空心

    潤(rùn)腸丸

    (出醫(yī)方集成)

    治大便秘澀不通。

    杏仁(炒去皮尖)枳殼(去瓤炒)麻仁陳皮(各半兩)阿膠(炒)防風(fēng)(各二錢(qián)半)上為

    濃樸散

    (一名濃樸湯)

    凡腑臟之秘。不可一例治療。有虛秘。有實(shí)秘。有胃實(shí)

    而秘者。能飲

    清利。此湯主之。

    濃樸(姜制三兩)白術(shù)(銼三五兩)半夏曲(二兩)枳實(shí)(麩炒一兩)陳皮(去白)甘草(三枚

    七圣丸

    (出和劑方)

    治風(fēng)氣壅盛。痰熱結(jié)搏。頭目昏重。涕唾稠粘。心煩面

    赤。咽干口燥。

    秘結(jié)。小便赤澀。及

    交稍瀉三焦是。莫謾多方川芎木香(生)肉桂(去粗皮)羌活(去蘆)檳榔郁李仁(去皮另研)大黃(蒸焙一分嵐其

    七宣丸

    (出和劑方)

    治風(fēng)氣結(jié)聚。宿食不消。兼沙石皮毛在腹中。及積年腰腳

    疼痛。冷如冰

    風(fēng)毒腫氣。連及頭

    急。心神恍惚。眠臥不柴胡(去蘆)枳實(shí)(炒)木香訶黎勒皮(各三兩)桃仁(去皮尖研爛六兩)甘草(炙四兩)臥服。稍虛實(shí)加

    通幽湯

    (一名薄滯通幽湯)

    治大便難。幽門(mén)不通上沖。吸門(mén)不開(kāi)。噎塞。大便

    燥閉。氣不得當(dāng)歸升麻桃仁(研爛各一錢(qián))生地黃(五錢(qián))熟地黃(五錢(qián))紅花甘草(各一錢(qián)炙)

    潤(rùn)體丸

    (出儒門(mén)事親)郁李仁大黃黑牽牛桂心當(dāng)歸黃柏(并生用各半兩)輕粉(少許)上為末。

    滴水丸

    寬快湯治氣不下降。大腑澀滯。

    香附(杵凈二兩)天臺(tái)烏藥(去心)枳殼(制各一兩)縮砂仁(七錢(qián)半)蘇子(炒半兩)青許。

    脾積丸

    (出危氏方)

    治飲食停滯。腹脹痛悶。嘔惡吞酸。大便秘結(jié)。積氣凝

    結(jié)。

    蓬莪術(shù)(三兩)京三棱(二兩)良姜(半兩以上用米醋一升于瓷瓶?jī)?nèi)煮干乘熱切碎焙)青皮佳三匙)上至

    感應(yīng)丸

    (出危氏方)

    治飲食所傷。三焦氣滯。大便秘澀。

    百草霜〔用村莊家鍋底上者研細(xì)秤三(二)兩〕新揀丁香(一兩半)川干姜(炮制一兩)杏豆草霜杏石兩清油一兩半。同前煮熱作汁。和蠟和藥末成劑。分作小錠子。以油單紙裹之。旋丸服餌。

    潤(rùn)腸丸

    (出御藥院方)

    治津液耗少。大便秘澀。下焦氣滯。常服消食下氣。祛

    熱潤(rùn)燥。

    威靈仙茸(一兩半)郁李仁(去皮半兩)木香(二錢(qián))枳實(shí)(麩炒二錢(qián)半)麻仁(七錢(qián)半)十丸。

    至五

    木香檳榔丸治胃氣虛弱。飲食無(wú)味。上膈壅塞。冷積。癥瘕氣。食不消化。肺氣

    積聚。心木香檳榔(銼)羌活(去蘆苗)芎桂(去粗皮各一兩)郁李仁(去皮雙仁研)大黃湯下

    治關(guān)格大便不通。

    (出千金方)芒硝烏梅桑白皮(各五兩)芍藥杏仁(各四兩)麻仁(三兩)大黃(八兩)上咀水七升。煮三升。分三服。一方無(wú)烏梅。加枳實(shí)、干地黃各二兩。外臺(tái)秘要有榆白皮。

    無(wú)桑

    大戟丸

    (出圣惠方)

    治腸胃積滯。大便不通。氣壅上奔。

    大戟(銼炒)羌活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桑根白皮(銼各一兩)川大黃(銼炒二兩)木香姜湯下。

    麻仁丸

    (出圣惠方)

    治五臟氣壅。三焦不和。大便熱結(jié)秘澀。

    火麻仁(二兩)川大黃(銼炒)枳殼赤芍藥川芒硝郁李仁(湯浸去皮尖)檳榔(各一

    檳榔散

    (出圣惠方)

    治大腸卒不通。腹脅脹滿。氣上沖心膈。

    檳榔枳殼(麩炒去瓤)牽牛子(炒)桑根白皮(銼)川大黃(銼炒)郁李仁(湯浸去皮尖服。

    檳榔丸

    (出圣惠方)

    治臟腑壅滯。心膈煩滿。大小腸不利。

    檳榔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川大黃(銼炒)木香木通(銼各半兩)青橘皮〔三二)分送下

    檳榔丸

    (出圣惠方)

    治一切氣臟腑壅滯。

    檳榔桂心枳殼(麩炒去瓤)木香訶黎勒皮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川大黃(銼炒各

    麥門(mén)冬湯治虛熱痰實(shí)。三焦痞結(jié)。溫壯煩熱。大便不通。

    麥門(mén)冬(去心焙三分)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各半兩)煎八

    牽牛子丸治大便不通。消除痞氣。

    牽牛子(生搗末一兩半)甘遂(銼炒半兩)京三棱(煨銼)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訶劑。

    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一)十丸。夜臥時(shí)。煎粟米飲下。未利加至三十丸。

    大黃湯

    (一名透關(guān)散出圣惠方)

    治大便不通。下焦傷熱壅塞。

    大黃(銼炒)檳榔川芒硝枳殼(麩炒去瓤各一兩)木香子芩(各半兩)上咀。

    牽牛子丸

    (出圣惠方)

    治大便卒不通。心神煩悶。坐臥不安。

    牽牛子(二兩炒)川樸硝火麻仁川大黃(銼炒)木香(各一兩)甘遂(煨半兩)上為末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大便卒不通。心腹氣滿悶。

    木香檳榔川大黃(銼炒各一兩)桂心川烏頭(炮去皮臍各半兩)巴豆霜(一分)上為

    檳榔丸

    (出圣惠方)

    治上焦壅熱閉塞。頭目不利。大小腸秘澀。心腹?jié)M悶。

    檳榔羚羊角屑前胡(去蘆)火麻仁(各一兩)牽牛子(三兩炒)枳殼(一兩半麩炒去瓤)

    芒硝丸

    (出千金方)

    治脹滿不通。

    芒硝芍藥(各一兩半)黃芩(一兩六錢(qián))杏仁大黃(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

    擒虎散

    (出御藥院方)

    若有前證。或臟腑稍實(shí)。宜間服擒虎散三兩服。疏導(dǎo)腸

    胃中澀滯。

    沒(méi)藥當(dāng)歸黑牽牛(生)大黃(各一兩)甘草(生一錢(qián))上咀。每服五錢(qián)。

    用皂角刺溫。

    潤(rùn)腸丸

    (出醫(yī)方大成)

    治大腸風(fēng)結(jié)氣澀。

    肥皂角(五斤醋炙焦。去皮及子。五斤生用。去皮子。二味共為末五斤。水一升。揉取濃汁瓤)陳橘皮(一分去白)檳榔(一分生用)上為末。和皂角膏搜成劑。若干不能丸??杉訜捗弁琛?/p>

    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臏鼐苹蚴焖拖?。

    治大便不通。實(shí)時(shí)通。

    大黃木通枳殼甘草荊芥(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煎去滓服。

    木香逐氣丸

    (出危氏方)

    治食積虛滯。通利大便。兼治香港腳小腸氣。諸氣攻刺

    腹痛。

    橘紅青皮(去白)檳榔(雞心者各半兩)南木香〔二(一)錢(qián)半〕川巴豆肉(一錢(qián)半研如送下

    枳殼散

    (出直指方)

    治虛勞大便秘澀。

    枳殼(五兩)甘草(炙一兩半)杏仁(去皮炒)阿膠(炒酥)生地黃(各一兩)上銼如麻豆

    大黃丸

    (出千金方)

    治脾胃不和。內(nèi)有蟲(chóng)滯。大便秘難。

    大黃(銼炒)赤芍藥(各三兩)濃樸(去粗皮姜汁炙三兩)枳實(shí)(去瓤麩炒一兩五錢(qián))火麻每服十

    麻仁散治大便不通。腹內(nèi)壅悶。氣喘息促。

    火麻仁(研如膏)大黃(銼炒)葛根(銼各一兩半)桑根白皮(銼)芒硝(生鐵銚內(nèi)炒干紙梧桐

    治大便不通。胸腹妨悶。不下飲食。

    (出圣惠方)烏巢子(二兩)木香芎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川大黃(三兩銼炒)上搗細(xì)為

    麻仁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大便秘澀。瘕不通。及一切熱壅。

    火麻仁(別研膏)大黃(銼炒各三兩)枳殼(去瓤麩炒一兩半)濃樸(去粗皮姜汁炙二兩)以利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一切氣攻刺。腹脅脹滿。大便不利。

    木香枳殼〔麩炒去瓤各三(二)兩〕川大黃(銼炒)牽牛子(炒各四兩)訶黎勒皮(三兩)

    火麻仁丸治積年心腹氣。肺氣。香港腳。冷熱氣。癖氣。不能飲食??v食不消。

    臟腑不調(diào)火麻仁(三兩另研如膏)川大黃(銼炒)訶黎勒皮(各三兩)人參(去蘆)陳橘皮(湯浸去三十

    治大便不通。

    大戟(一斤)大豆(五升)商陸牛膝(各三斤)上為咀。水五升。煮二升。

    以大豆五

    治大便難。

    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上和勻。灌之立通。

    香枳湯治大便秘結(jié)。調(diào)風(fēng)順氣。

    枳殼防風(fēng)檳榔甘草(各一兩)上為末。用熱湯調(diào)二錢(qián)??招姆?。

    四磨湯治氣滯腹急。大便秘結(jié)。及老人虛秘。

    大檳榔沉香木香烏藥上擂盆內(nèi)。各磨半盞。和勻溫服。有熱者加大黃枳殼。名六磨

    潤(rùn)腸湯治大便秘澀。連日不通。

    麻子仁(一錢(qián)半細(xì)研用水浸去皮取濃汁)芝麻(半錢(qián)炒研用水浸取濃汁)桃仁(湯浸去皮麩如煎

    南木香丸治大便秘結(jié)。

    南木香(不見(jiàn)火)檳榔麻仁枳殼(各等分)上先將枳殼去瓤。每個(gè)切作四片。

    用不蛀皂巴下

    寬氣湯利三焦。順臟腑。治大便多秘。

    (孫盈仲傳李子濃古司閣中服之有效。)香附子(六兩須新沙盆內(nèi)洗令潔凈焙干秤)烏藥(二兩去心取肉秤用天臺(tái)真者)縮砂仁(一枳殼。

    穿結(jié)藥治大實(shí)大滿。心胸高起。氣塞不通者。為結(jié)也。

    蟾酥麝香輕粉巴豆(各少許另研)上再研至細(xì)。孩兒乳汁為丸。黍米大二粒。

    姜湯下

    藏用丸

    大黃黃芩(各二兩)滑石黑牽牛(各四兩)上為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小通氣散治虛人憂心傷肺。肺與大腸為傳送。至令秘澀。服藥過(guò)。大便仍秘。

    陳皮(去白)蘇嫩莖葉枳殼(去瓤)木通(去皮節(jié))上等分。咀。每服四錢(qián)。

    水一盞

    承氣瀉胃濃樸湯治胃實(shí)腹脹。水谷不消。溺黃體熱。鼻塞衄血??诖骄o。關(guān)格

    不通。

    大便苦難。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三錢(qián))大黃(銼炒二兩)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半兩)上咀。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招臏胤?。取利為度。

    升麻湯治強(qiáng)壯人熱毒流入腸胃。骨節(jié)疼痛。腹中煩滿。大便秘澀。

    升麻大黃(銼炒各四兩)前胡(去蘆)梔子仁(炒各三兩)上咀。每服三錢(qián)。

    水一盞

    平胃煮散治大病后重亡津液。及老人津液不足。大便秘澀。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五兩)蒼術(shù)(去粗皮米泔水浸一宿焙八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五兩)枚。

    滌中丸

    (一名承氣丸)

    治宿食不消。大便難。及腸胃受熱。瘕聚沉。時(shí)行結(jié)

    熱。

    大黃(銼炒八兩)葶藶(隔紙炒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芒硝(研各四兩)上為末。

    名大

    半夏丸治大便不通。疏風(fēng)轉(zhuǎn)氣下痰。

    半夏(湯浸七次去滑麩炒一兩)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炒)木通(銼各半兩)青橘皮(湯浸去

    大黃湯

    (出千金方)

    治大便不通。或大腸熱結(jié)風(fēng)秘。

    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梔子仁甘草〔炙銼各一(二)兩〕上咀。每服四錢(qián)。

    枳實(shí)丸

    (出旅舍備要方)

    治風(fēng)痹痰實(shí)。大便秘澀。頭旋眩運(yùn)。腹?jié)M煩渴。傷寒

    胃熱有燥屎。

    大黃(半兩)牽牛(炒取末半兩)枳實(shí)(麩炒去瓤)人參(一錢(qián))上為末。水丸黍粒大。量

    治大便閉不通。

    (出圣惠方)皂角末蒜上同搗爛貼臍心。一方用皂角二挺。去黑皮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

    雞骨丸治反胃。大便難。肌膚干瘦。

    雞骨(慢火煨三兩)大黃(銼炒五兩)火麻仁(研如膏四兩)上為末。與麻仁同研。

    牽牛子丸治腹氣脹滿。大便秘澀。腹脅刺痛。

    牽牛子(三兩半生半炒)檳榔(生銼二兩)木香(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

    空心溫酒下?;蛎罪嫓乱嗫?。

    炒桃仁法治里急后重。大便不快。

    桃仁(去皮三兩)吳茱萸(二兩)鹽(一兩)上同炒熟。去鹽并茱萸。只以桃仁。

    空心夜臥

    大腹湯治老人虛秘。

    陳大腹皮(十五枚)木瓜(一枚)蔥白(五莖)上咀。水五盞。煎至二盞半。

    去滓溫分

    三仁丸治大腸有熱。津液燥竭。里急后重。大便秘澀。

    松子仁柏子仁火麻子仁(各一兩)上研令勻。黃蠟半兩熔汁。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大黃通格丸

    黑牽牛子大黃木通(各半兩各另取末)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溫水下

    治五實(shí)病。大便難。

    (出圣惠方)川大黃(銼炒)郁李仁(湯浸去皮炒各二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干炒)樸硝(二兩半)

    治大便卒不通。氣上奔心膈。

    (出圣惠方)皂莢(去黑皮涂酥炙去子)五靈脂(各一兩)巴豆霜(一分)阿魏(半兩麩裹煨)上為末。

    牽牛子丸治臟腑壅滯。心腹氣悶。宿食不消。腰脅疼痛。大腸秘澀。

    牽牛子(十兩搗取末六兩)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檳榔(各半兩)上為末。

    與牽牛子湯

    治大便難。

    (出千金方)醬清(三升)麻油(二升)蔥白(三寸)上合煮令黑。去滓。待冷頓服。一方不用醬清。

    威靈仙丸

    (出危氏方)

    治年高氣衰。津液枯燥。大便秘結(jié)。

    黃(蜜炙)枳實(shí)威靈仙(各等分)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湯熟水下

    摩臍方治大便不通。腹脹。

    杏仁(湯浸去白皮尖雙仁三七枚生用)蔥白(三莖去須葉切)鹽(一分)上研如膏。每次取

    腸結(jié)方治病后津液燥少。大便不通。

    豬膽(一枚取汁)沙糖(少許)糯米〔二(三)合燒灰存性研細(xì)〕上研如膏。納少許入下部

    治卒大便不通?;驘峤Y(jié)?;蝻L(fēng)秘。及婦人產(chǎn)后大便不通。

    皂角(二梃去皮炙令黃為末)白梅肉(五枚)蜜(少許)上將白梅肉并蜜。拌和皂角末如棗

    穿腸丸治大便七八日不通。服諸藥未效者。

    豬膽(一枚取汁)蜜(二兩)膩粉(一錢(qián))將膽蜜熬過(guò)。入膩粉捏如中指長(zhǎng)。內(nèi)下部立通。

    濡臟湯主治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熱交迫。短氣汗出脹滿。

    生葛根豬膏〔各二錢(qián)(升)〕大黃(一兩)上咀。水七升。煮五升。去滓。入膏煎三

    豬膽導(dǎo)方

    (出醫(yī)方集成)

    治大便六七日不通。奔?xì)馍蠜_。

    用豬膽一枚。結(jié)口頭納下部。漸解開(kāi)頭。倒瀉入肛門(mén)。須臾即通利。

    枳殼丸

    (出圣惠方)

    治大腸結(jié)實(shí)。

    枳殼(去瓤麩炒)川大黃(銼炒)川芒硝(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

    食前。

    生姜

    治大便卒不通澀結(jié)。

    (出圣惠方)吳茱萸(五十粒生)梔子(十四枚)川樸硝(一兩)上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下樸硝

    治療上氣。大便秘澀。

    杏仁(五兩去雙仁尖皮熬)印鹽(三兩)干姜(三兩)上搗篩。以醬汁和之令得相著。作梃可長(zhǎng)一寸半。如指大兩頭尖。仍以薄綿裹之。于風(fēng)日中時(shí)須多。

    治大便不通。

    菖蒲石鹽末(各一兩)上相和。取半匙。和烏麻脂少許。綿裹內(nèi)下部中。即通。

    治大便難。

    (出千金方)醬清烏梅上將醬清漬烏梅。灌下部中。

    又方

    (出千金方)桑根白皮榆根白皮(各一握)上咀。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方

    (出千金方)豬脂(一兩)葵子(一兩半)上將葵子為末。豬脂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水服。

    又方

    (出千金方)葵子牛酥(各一升豬脂亦可)上水四升。煮葵子取一升。納酥煮一沸。待冷。分作二服。

    又方

    (出千金方)葵子(汁)乳汁上等分。和服之立出。一方單用葵根汁。生服。

    治大便秘塞不通。

    (出千金方)豬膽羊膽上用豬羊膽各一個(gè)。以無(wú)灰酒灌三合許。令深入即出矣。出不盡。須臾更灌。

    又無(wú)

    紫蘇麻仁粥。

    (出醫(yī)方集成)

    順氣滑大便。男婦皆可用。體虛之人。風(fēng)秘燥

    結(jié)。服之皆得力紫蘇子麻子仁(各不拘多少)上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風(fēng)科集驗(yàn)方。許學(xué)士云。

    嘗疾痛證

    牛黃散治上焦熱。臟腑秘結(jié)。

    大黃(一兩)白牽牛(頭末五錢(qián))上為末。有厥冷。用酒調(diào)下三錢(qián)。無(wú)厥冷。手足熱。

    蜜湯

    小提盆散治大便燥結(jié)。服轉(zhuǎn)藥久不通。

    灶突墨(一錢(qián))滄鹽(三錢(qián))上研勻。用竹筒吹一錢(qián)入肛門(mén)內(nèi)。立透。

    治大便不通。

    當(dāng)歸香白芷(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qián)。溫米飲調(diào)下。

    蔥白散治老人及虛人大便不通。

    (出千金方)蔥白(三莖)阿膠(一片)上以水煎蔥白。候熟不用。卻入阿膠溶開(kāi)溫服。一方用蜜二匙。

    黃湯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澀。

    綿黃陳皮(去白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三錢(qián)。用大麻仁一合。研爛。取漿水一盞。

    濾去甚者

    蜜兌法治閉結(jié)腸熱。及肛塞脹縮生瘡。

    蜜(三合)豬膽(汁二枚)上以蜜入豬膽汁在內(nèi)。煎如飴。以井水浸冷候凝。捻如指大長(zhǎng)三代皂

    治大便不通。

    (出肘后方)豬尿豬羊膽上以葦筒著尿及膽??`一頭內(nèi)下部。入二寸。灌之八錢(qián)。立下。

    治人有腸結(jié)之患。

    天麻(十兩)蒺藜子(一鎰緩火熬焦熟)上先安置天麻于瓶中。即用火熬過(guò)蒺藜子蓋其上。

    蒺藜焙

    提盆散治大便秘澀。服藥轉(zhuǎn)致不通者。

    滄鹽(版塊三錢(qián))屋檐爛草節(jié)(七個(gè))上為末研勻。每用半錢(qián)至一錢(qián)。竹筒吹入肛門(mén)內(nèi)寸深

    潤(rùn)腸橘皮丸

    (一名橘杏丸)

    降氣潤(rùn)腸。調(diào)和五臟。并治三焦氣壅。大便秘澀。

    老人虛弱。服橘皮(一用橘紅)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牽牛散治大便秘澀。

    牽牛子(半生半炒)檳榔(生銼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三錢(qián)。生姜湯調(diào)下。未利。

    良久熱茶

    大豆方治諸風(fēng)濕痹。筋攣膝痛。胃中積熱??诏彑?。大便秘澀。

    大豆黃卷(炒熟搗末一升)酥(半兩)上研勻。不拘食前后。溫水調(diào)下一匙。

    甘遂散治大便秘澀不通。

    甘遂(一兩炒)木香(一分)上為末。每服一錢(qián)。溫蜜酒調(diào)下。不拘時(shí)。

    荊芥散

    (一名倒換散)

    治大便不通。無(wú)問(wèn)久新。癃不通。小腹急痛。肛門(mén)腫

    疼。

    (出宣荊芥穗(一兩)大黃(二兩半生用)上為末。每服二錢(qián)。溫生姜蜜湯調(diào)下。未通再服。

    商陸煮豆方治大便不通。

    商陸(干者)大戟(銼炒一分)上咀。水四升。棗十枚去核。煎一升半。下黑豆半合。

    煎水盡。揀取黑豆。初吞三粒。稍加之。以通利為度。

    滑石散治大便不通。腹脹氣急煩悶。

    滑石〔三(二)兩細(xì)研〕手足指甲(剪患人自身者燒為灰研極細(xì)各分二貼)上取滑石末。

    粉糖丸治大腸壅結(jié)不通。

    膩粉(半錢(qián))沙糖(如彈丸大一塊)上研令勻。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臨臥。溫熟水下。

    皂莢散治大便不通。

    豬牙皂莢(去皮酥炙半兩)蒺藜子(炒去角一兩)上為末。每服一錢(qián)。鹽茶湯調(diào)下。

    大黃丸治大便不通。

    大黃(銼炒五兩)大麻仁(研二兩)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熟水下。

    治肺熱肛門(mén)閉塞不通。腫縮生瘡。

    蜜干姜(末)上和丸如指大。導(dǎo)下部。姚云、欲死者。蜜三升。微火煎如餳。投冷水中令煎五

    大黃芒硝丸治大便暴閉不通。氣悶絕。

    大黃(六兩)芒硝(五兩一方用樸硝)上先切大黃。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

    治干糞塞腸。癥腸脹痛不通。

    毛桃花(一兩濕者)面(三兩)上和面作餛飩煮熟??崭故持H瘴绾蟾怪腥缋坐Q。

    當(dāng)下惡

    治大便旬日不通。

    鼠糞(二枚)白膠香(半棗大)上為末。水丸如棗核大。油涂納谷道中。良久便通。

    又方

    膩粉(一分)黃丹(一錢(qián))上為末。每服一錢(qián)。粥飲調(diào)下。

    治臟腑壅塞。心腹間氣悶。宿食不消。腰脅疼痛。大腸秘澀。

    牽牛子(一斤炒搗取末十兩)青橘皮(三兩去白湯浸焙為末)上都令勻。杵和蜜丸。

    如梧桐

    治大便不通。

    用礬石如指大者。導(dǎo)下部佳。

    又方

    用旱瓜蒂七枚。綿裹納下部。如非時(shí)。醬瓜亦得。

    治卒大便閉澀不通。

    用削瓜菹如指大。導(dǎo)下部中即效。

    又方

    用蜜和燕屎。納大孔中即通。又方蜜一升。水四升。煮熟。冷灌下部中。

    治大便難。

    用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一方水服桃花方寸匕。無(wú)花白皮亦得。又方桃葉取

    又方

    用車(chē)前子及葉。常服良。

    治脹滿不通。

    用獨(dú)頭蒜燒熟去皮。用綿裹納下部中。氣立通。及干姜、鹽、杏仁搗丸導(dǎo)之。并佳。

    巴豆丸治寒癖宿食。及食飽不消。大便不通。

    用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浸三日三夕。研碎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胡豆大。欲取吐下者蜜劑方(一名霹靂煎)治大便久秘。攻不透。肺熱應(yīng)肛門(mén)熱。閉塞生瘡。用蜜不計(jì)多少。慢火熬令作劑。稀則粘手。硬則脆。稀稠得所??白鲃?。搓如棗核大。粗如箸。長(zhǎng)一寸許。蘸小油內(nèi)。入于肛門(mén)中。坐良久自透。或加鹽少許。一方可丸六七寸長(zhǎng)。納肛門(mén)中。倒身向上頭下。少時(shí)作癢即通。海藏曰蜜導(dǎo)用鹽。相合亦可。如用草烏頭末相合亦得。鹽則軟堅(jiān)潤(rùn)燥。草烏頭末則化寒消結(jié)??呻S證陰陽(yáng)所宜用之。

    治虛人并老弱人虛秘。

    用火麻仁淘洗凈。不計(jì)多少。研細(xì)。用水濾取麻汁。以米相和。煮粥?;蛑筇}卜食之。

    一方

    蜜煎藥治大便不通。

    用明黃蠟不拘多少。油少許。鹽少許。捻作錠子。放在肛門(mén)。

    治大便秘澀不通。

    用牽牛子半生半熟為末。每服二錢(qián)。煎姜湯調(diào)下。如未通時(shí)。再服。及熱茶投之。量虛實(shí)。

    治大便不通。氣奔欲死。

    用烏梅十顆置湯中。須臾去核。為丸如棗大。納下部。少時(shí)即通。

    治大腸久冷秘。

    用威靈仙蜜丸。梧桐子大。于一更內(nèi)。生姜清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

    治大便秘結(jié)。

    用陳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軟。焙干為末。復(fù)以溫酒調(diào)服二錢(qián)。為妙。一方以米飲湯調(diào)下。

    治大便秘澀不通。

    用蜣螂不拘多少。炒去翅足為末。熱酒調(diào)下一錢(qián)。

    治卒大便不通秘澀。

    用綿裹鹽。丸作三丸。如手指大。納下部中。一方。用食鹽和苦酒敷臍中。干即易。

    敷藥治閉結(jié)至極?;璨恢?。

    用生大螺螄三枚。以鹽一匙和殼內(nèi)。生搗碎。置病者臍下二寸三分。用寬帛緊系之。即大通

    治大便不通。

    用烏木長(zhǎng)一寸許。劈破。以水煎取小半盞。服之立通。兼能利水。去燥糞?;蛴蒙?。

    治下部閉不通。

    用蒴根一握。搗汁水和絞去滓。強(qiáng)人服一升數(shù)用之。并治香港腳。

    治大便卒澀結(jié)不通。

    用羊蹄根一兩。銼水一大盞。煎取六分。去滓。溫頓服。

    治天行熱秘腸內(nèi)結(jié)。

    用胡麻油熱服一合。取利為度。食油損聲令體重。生油殺蟲(chóng)摩惡瘡。

    治大便秘結(jié)。積熱不通。名獨(dú)棗湯。

    用黑腰棗三個(gè)。擘開(kāi)去核。灌水銀粉于棗肉孔中塞滿。濕紙裹煨。用生蔥茶清嚼下。一方以五丸

    附子散治大便冷秘。

    用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削去外面。留中心如棗大。碾為末。蜜水調(diào)下一錢(qián)。

    土瓜根用內(nèi)方。治大便不通。

    用生土瓜根搗汁少許。水解之竹筒中。傾入下部即通。

    玄明粉散治大便不通。

    用玄明粉半兩。每服二錢(qián)。將冷茶磨木香。入藥溫服。即通。

    郁李仁粥方治大便不通。

    用郁李仁一兩。去皮細(xì)研。分兩服。煮薄粥一碗。臨熟時(shí)。下郁李仁煮三兩沸。傾出。

    空心

    羊角飲治健忘多驚。大便難??谥猩?。

    羊角(鎊)人參(各一兩)胡黃連(半兩)赤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炒各一兩)豉四十

    秦艽湯治大腸伏瘕秘澀。

    秦艽(去苗根土一兩半)防風(fēng)(去叉一兩一錢(qián))枳殼(去瓤麩炒一兩)獨(dú)活(去蘆頭一兩)半湯成旋下)日

    檳榔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腸胃受熱。氣不宣通。瘕聚沉伏。腹脅脹滿。大便秘

    澀。

    檳榔(銼)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二兩)火麻仁(研)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青桐子大

    大黃飲

    (出圣濟(jì)總錄)

    治小腸移熱于大腸。腹脅脹滿。瘕聚秘澀。

    大黃(銼絹裹蒸三度焙干炒)澤瀉黃芩(去黑皮)甘草(炙銼各一兩半)石膏(研四兩)空心

    二黃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伏瘕大便澀秘。

    大黃(銼炒一兩半)芒硝(研)黃芩(去黑心各一兩)梔子仁(七枚)甘草(炙銼五錢(qián))上服食后臨臥。

    檳榔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大腸受熱。瘕聚沉伏。秘澀不通。

    檳榔(炮銼一兩)大黃(銼炒二兩)木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牽牛子(二兩酥杵丸

    潤(rùn)腸丸

    (出醫(yī)方集成)

    治發(fā)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腸秘。老人虛人皆可服。

    肉蓯蓉(酒浸焙二兩)沉香(銼研一兩)上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

    潤(rùn)腸丸

    (出東垣試效方)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蚋稍镩]塞不通。全不思

    食。乃風(fēng)結(jié)秘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羌活(半兩)當(dāng)歸(尾)大黃(煨半兩)上除麻仁、桃仁別病患加黃結(jié)陽(yáng)藥補(bǔ)之。

    若大便不通者。亦當(dāng)十服中與一服藥微通其大便。不令閉結(jié)。乃治之大法。若病患雖是陰證。或者陰寒之證。其病煩燥脈實(shí)堅(jiān)。亦宜與陽(yáng)藥中少加如陰燥欲坐井中者。其二腎脈必按之虛。或沉細(xì)而遲。此加藥以去之。

    活血潤(rùn)燥丸

    (出東垣試效方)

    治大便風(fēng)秘不通。常燥結(jié)。

    當(dāng)歸(一錢(qián))防風(fēng)(三錢(qián))羌活(一兩)大黃(一兩濕紙裹煨)桃仁(二兩湯炮去皮尖)麻結(jié)自以

    升陽(yáng)瀉濕湯

    (出東垣試效方)

    治膈咽不通。逆氣里急。大便不行。

    青皮(二分)甘草(四分)槐子(二分)黃(一錢(qián))黃柏(三分)升麻(七分)生地黃作一服。

    另研桃仁如泥。一處同煎。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食前服。

    麻黃白術(shù)散

    (出東垣試效方)

    治大便不通。三日一遍。小便黃赤。渾身腫。面

    上及腹尤甚。

    其色黃。麻木身重如山。沉困無(wú)力。四肢痿軟。不能舉動(dòng)。喘促吐清水。吐噦痰唾。白沫如淚。

    麻黃(不去節(jié)五錢(qián))桂枝(三分)杏仁(四枚)吳茱萸草豆蔻(各五分)濃樸(三分)炒錢(qián))澤瀉(四(各三分)黃麻黃。

    令其水木火乘于陽(yáng)道為至盛。元?dú)舛躺?。喘為?yáng)火。傷于四肢。痿在腎水之間。乃所勝之病。

    今正遇冬寒得時(shí)。乘其肝木。又實(shí)其母。肺金凌火克木。是大勝。必大復(fù)。其證善恐欠多嚏。鼻中如有物。不聞香臭。目視。多悲健忘。小腹急痛。通身黃。腹大脹。面目腫尤甚。食不下。痰唾涕有血。目瘍。大便不通。只二服皆已。

    驅(qū)風(fēng)丸

    (出朱氏集驗(yàn)方)

    治大便不通。或年高風(fēng)秘。

    皂角(七枚泡水兩碗)巴豆(四十九粒去殼心膜)枳殼(一兩)上以皂角水。

    煮干為末。去巴豆不用。炒枳殼為末。入木香半兩。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陌诇?。

    順氣丸

    (出如宜方)

    治大腸每秘澀。即諸風(fēng)病發(fā)?;蛑T氣發(fā)。

    大黃(五兩半生半熟)車(chē)前子檳榔麻仁(炒)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浸去皮)菟絲丸。如梧桐

    各神丸治丈夫婦人膈上虛熱。肺腑痰壅。調(diào)三焦。開(kāi)胃口。大小便秘結(jié)不通。及

    腸風(fēng)等疾人參(半兩)訶黎勒(生用)大黃(蒸各一兩)麻仁(八錢(qián))上為末。除去麻仁研為膏。次入前藥。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茶酒任下。

    枳殼丸

    (出濟(jì)生方)

    治腸胃風(fēng)氣壅盛。大便秘澀。

    皂角(一挺去黑皮弦炒)枳殼(炒)大黃(炒)羌活木香凈陳皮白芷桑白皮(蜜炙

    三和散治七情氣結(jié)。五臟不能流通。脾胃不和。大便秘澀。

    (方見(jiàn)三和湯)

    金液丹

    (出如宜方)

    治臟寒。大腸挾冷結(jié)滯。

    硫黃(凈揀去沙石十兩研細(xì)飛過(guò)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固以鹽泥固濟(jì)候干地內(nèi)先埋一小為細(xì)至百

    正真丹

    (出余居士選奇方)

    治老人氣虛滿悶。大便秘澀。連日不通。不敢服下

    藥者宜服此。

    硫黃(一兩研)陳皮(半兩去白)五靈脂(一分)上先搗陳皮。次搗五靈脂硫黃。

    同搗勻。

    和血通經(jīng)湯

    (出東垣蘭室方)靈壽縣長(zhǎng)董監(jiān)軍。癸卯冬大雪。時(shí)因公到真定。忽有大風(fēng)暴至感病。托伊芳親張?jiān)欧蚯筢t(yī)診此風(fēng)也。

    面赤寒邪行手專(zhuān)身升麻(一錢(qián))葛根當(dāng)歸身人參(各一錢(qián))桂枝(二錢(qián))芍藥(半錢(qián))炙甘草根(一錢(qián))

    化積滯通大腸方

    (楊子建護(hù)命方)芫花牽牛(各一兩)鱉甲(醋炙半兩)野狼毒(制)獨(dú)活大黃(薄切醋煮干)羌活牡丹修制。

    芫花野狼毒

    大橘皮丸

    (出十便良方)

    治大便秘澀。

    濃樸(一兩)橘皮(一兩)杏仁(一兩三分)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

    神效丸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大便秘。

    黃梔子(隔年者)大黃(炮)甘草(各等分)上碾羅極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

    五仁丸

    (出澹寮方)

    治大便秘澀??梢猿7?/p>

    杏仁(酒浸去皮尖麩炒令黃取凈一兩細(xì)研)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取凈一兩細(xì)研)柏子仁(揀磚一片壓以水

    通秘散

    (出十便良方)

    治風(fēng)秘大便澀。

    香白芷(不以多少焙干)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qián)。蜜少許。食前溫米飲調(diào)下。連進(jìn)二服即通。

    香術(shù)丸

    (出余居士選奇方)

    治腹脹痛。臟腑秘。

    蒼術(shù)濃樸(姜汁炙)陳皮(各一兩)生好硫黃(二兩用蘿卜煎沸湯洗三兩次)上搗羅為末

    麻仁丸

    (出直指方)

    順三焦。潤(rùn)五臟。治大便秘塞不通。年高老人宜服。

    白檳榔(半煨半生)羌活(去蘆)木香(各一兩)肉桂(去粗皮)山茱萸菟絲子(酒浸一仁(另?yè)v研)蜜和丸。如

    通腸丸

    (出十便良方)

    治大腸結(jié)不通。

    濃樸(制為末)豬胰(各等分)上用豬胰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湯下。

    四順飲子

    (出十便良方)

    治大便不通。面目身熱??谏嗌彙I辖刮笎?。時(shí)欲

    得冷。此三陽(yáng)大黃赤芍藥甘草當(dāng)歸(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半。煎至一盞。

    溫服。

    潤(rùn)腸丸

    (出衛(wèi)生寶鑒方)

    治胸膈痞悶。大便澀滯。

    麻子仁(二兩半研極細(xì))桃仁泥(半兩)當(dāng)歸尾(半兩)生甘草〔三(二)錢(qián)〕枳實(shí)(五錢(qián)錢(qián))檳榔(桐子大

    治大便不通。

    (出本草)研麻子相和為粥食。

    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

    (出本草)用冬葵子三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服。不瘥更服。

    又方

    (出危氏方)用枳實(shí)皂角等分為末。飯飲為丸。米飲下亦妙。

    枳實(shí)湯

    (出濟(jì)生方)

    治腹脹發(fā)熱。大便秘實(shí)。脈多洪數(shù)。此名熱脹。

    枳實(shí)(去瓤麩炒半兩)濃樸(姜制炒一兩)大黃(酒蒸)甘草(炙各三錢(qián))桂心(不見(jiàn)火二不

    小黃丸

    (出十便良方)

    治大腸風(fēng)熱。大便秘滯。及五痔結(jié)核。

    防風(fēng)(一兩)黃(二兩)川芎(半兩)麻子仁(一錢(qián))枳殼(一錢(qián))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

    麻仁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大便秘結(jié)。

    麻仁(一兩另研)杏仁(去皮尖麩炒二錢(qián))枳實(shí)(去瓤麩炒半兩)白芍藥(半兩)黑牽牛(

    麻子仁丸

    (出三因方)

    治趺陽(yáng)。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qiáng)。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

    搏。大便則堅(jiān)麻子仁(五兩炒)芍藥枳實(shí)(麩炒各八兩)大黃(蒸一斤)濃樸(姜汁炒半兩)杏仁(去五十丸。一方麻仁一兩半。杏仁三錢(qián)。大黃一兩。枳實(shí)、芍藥、濃樸各半兩。此根據(jù)局方錄出。

    本仁一

    治大腸氣秘。壅熱結(jié)澀。

    (出本草)牽牛子(微炒搗取其中粉一兩)桃仁(去皮尖麩炒取末半兩)上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