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咽喉生癰(附論)

    作者: 朱梓

    夫肺氣上通于喉嚨。胃經(jīng)外連于咽嗌。其氣和平。則呼吸咽納無所妨礙。若脾肺壅熱。

    熏二之劑氣血之。

    天門冬煎治喉癰。咽嗌不利。

    生天門冬(汁二升)人參(一兩)生麥門冬(汁二升)生姜(汁一升)生地黃(汁一升)桂三分)牛黃又煎盛

    防風散治喉癰。及咽喉垂倒等證。

    防風(去叉一兩)白附子(三分)地骨皮(半兩)麝香(研三分)丹砂(研)膩粉(研)白溫酒調(diào)下。

    治懸癰。咽中生息肉。舌腫。

    (出圣惠方)用羊蹄草煮汁。熱含冷吐。良。

    射干湯治喉癰。咽喉嗌腫塞。及心肺熱極。吐納不利。

    射干(半兩)升麻大黃(銼生用)惡實(生用各一兩)木通(銼三分)馬藺子(炒半兩)許。

    攪令

    治懸癰腫痛。喉咽不利。

    (出圣惠方)射干(半兩)木鱉子(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分銼碎末微炒)川升麻(一丸咽津

    玄參散

    (出圣惠方)

    治懸癰腫痛不下食。

    射干大黃(各半兩)甘草(一分)玄參〔一分(兩)〕升麻(半兩)上細末。

    每服三錢。

    破毒妙方

    (出危氏方)白礬巴豆(去殼)紅內(nèi)消草烏尖豬牙皂角薄荷〔各三(二)錢〕上為細末。

    好酸醋

    治喉癰閉方

    (出直指方)白明礬()牙硝(各一錢)胭脂(半錢)上研細爛。烏梅肉丸。旋含咽。

    治懸癰。乘熱暴腫長痛。咽中生息肉。及舌腫方。

    (一名干姜湯出圣惠方)干姜(炮制銼)半夏(湯浸七遍去滑)上等分末。以少少著舌上。一方。用鹽、豉和涂所患

    治喉中懸癰垂長。咽中妨悶。

    (出圣惠方)用燒鹽末??莸\末。各一兩相和。以箸頭點之。即消。

    啟關(guān)散治風熱客搏上焦。懸癰腫痛。

    惡實(炒)甘草(生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

    馬牙硝散

    (出圣惠方)

    治喉癰。及傷寒熱后咽痛。閉塞不通。毒瓦斯上沖。

    用馬牙硝半兩。細研為散。每服一錢。綿裹含咽津。以通為度。

    又方

    用童子小便。四五歲者一合。并銅錢二文。含。一方用鹽不用錢。

    治懸癰腫痛。咽喉不利。胸中煩熱。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射干(一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白礬(半兩)白藥(半兩)黃藥(半兩)天竺黃入研了藥令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咽喉中生癰瘡腫痛。

    犀角屑(一兩)玄參(三分)黃(一兩銼)黃芩(三分)絡(luò)石(三分)敗醬(三分)白蘞一中盞。

    治咽喉猝生癰腫。飲食不通方。

    (出圣惠方)用燒秤錘令赤。納一盞醋中。令沸止。飲之。一方用酒。

    治懸癰腫脹長數(shù)寸。隨喉出入不得食方。

    令病患大開口。以箸按舌下。燒小烙針于竹管中烙。即愈。少根不盡。漸更烙之。即以鹽涂

    硼砂散

    (出圣惠方)

    治懸癰腫痛。

    硼砂(別研)馬牙硝(枯)滑石寒水石(以上各二錢)腦子(別研一錢)白礬〔枯一錢(分)半〕上研令極細。每服半錢。新汲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鉛霜散

    (出圣惠方)

    治懸癰腫脹疼痛。

    鉛霜(一分)甘草(一分半生半熟搗羅為末)上都研為散。每服以綿裹半錢。含咽津。

    瘥。

    治懸癰。咽中生息肉舌腫方。

    日初出。向日張口。使婦人用左裙。裙住其頭上七下。瘥。

    治喉內(nèi)生癰

    (出經(jīng)驗良方)用五倍子為末。入白僵蠶、甘草為末。用白梅肉為丸。噙化。其癰自破。

    治喉癰卒腫方

    (出圣惠方)用薏苡仁。吞二枚即瘥。一方用一兩。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頓服之。

    治懸癰卒腫

    (出圣惠方)用砂二(半)錢。綿裹含咽津。瘥。

    帝鐘風。即喉間帝鐘長腫。有長數(shù)寸者。

    用食鹽過。鴉毛蘸下即消。不須針破。破則傷人。一方綿裹箸頭。拄鹽揩。日六七度易。

    圣煙筒治懸癰腫脹。腫閉塞。急令開口??从卸隉o蛾。若有。須是針破方可。若

    望不見。以蓖麻子打碎。用紙卷作筒。一頭燒煙起。竟以煙熏咽喉內(nèi)。自然可開。才

    望見。即以三棱針刺破。出紫血半盞許。便愈。其有貴宦之家。不容用針者。則惑之曰

    。用筆蘸藥。先以針安筆心內(nèi)刺之。一方。用巴豆根據(jù)前法燒熏?;蛑灰员吐樽?、巴豆二

    藥。榨油在紙上。作紙捻

    治咽喉間生肉層層相疊。漸漸腫起不痛。多日乃有竅子。臭氣自出。遂進食飲。

    (傳信適用用臭橘葉煎湯。連服愈。

    油膏治咽喉生癰。藥不下。及喉閉等證。

    生麻油(半斤皂角拾梃用生絹濾去滓)上灌此麻油。實時瘡穿。膿血吐出而愈。

    治喉癰方

    楊立之。自廣府通判歸楚州。喉間生癰。既腫潰而膿血流注。曉夕不止。寢食俱廢。醫(yī)者束之矣喉則屏去無害。遂食之。殊為甘香。稍復(fù)加益至半斤許。痛處已寬。滿一斤始覺味辛辣。膿血頓盡。粥HT入口了無滯礙。明日招吉老謝而問之。對曰。君居南方。多食鷓鴣。此禽好啖半夏。久而毒發(fā)。故以姜治之。今病源已清。無服他藥。予記唐小說載崔魏公暴亡。醫(yī)梁新。

    診之曰。中食毒。仆曰。常好食竹雞。梁曰。竹雞多食半夏苗。蓋其毒也。命捩生姜汁。

    治喉痛方

    以山豆根。常常含咽津。

    治肉蛾喉痹。

    用白礬半兩飛過。入半碗沸湯調(diào)。通口服之。血胞隨手自消。若經(jīng)少時。變作血膿。難醫(yī)。

    半夏濃樸湯治咽中如炙肉臠。

    半夏〔三(五)兩〕濃樸(三兩)茯苓(四兩)紫蘇葉(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五錢。

    水二

    雄黃散治咽漏瘡。初生結(jié)喉上。如癰腫。破后有眼子。

    雄黃密陀僧〔各一(分)錢〕膩粉〔三錢(匕)〕麝香(一字)上研為細末。

    未破。

    破毒丹治單雙雕。

    上用巴豆一枚。紙裹火內(nèi)炮令擘破聲為度。去紙。揭起頭皮子。左雕于右鼻內(nèi)著。右雕于

    白丁香丸治咽喉雙雕。及單雕。

    用白丁香二十個(家雀屎是也)以沙糖如胡桃大一塊。同滾研。分作三丸。每一丸。

    用薄綿

    治猝喉中生肉。

    以綿裹箸頭。拄鹽揩。日六七度易。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