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過塘蛇

    《中藥大辭典》:過塘蛇拼音注音Guò Tánɡ Shé別名

    水蓋菜、崩草(《生草藥性備要》),水甕菜(《本草求原》),水龍(《柳岡雜記》),過江龍(《天寶本草》),水芥菜(《嶺南采藥錄》),水菜岳(《福建民間草藥》),狗腸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過江藤(《四川中藥志》),枇杷菜、魚鰾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假蕹菜(《廣西中草藥》),水浮藤(《福建中草藥》)。

    出處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為柳葉菜科植物水龍全草。夏、秋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水田、水池中或溝渠中。分布我國西南部、南部至東部。產(chǎn)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地。

    原形態(tài)

    浮水或匍匐狀草本,無毛,其浮水莖的每一節(jié)上常有圓柱狀的白色囊狀浮器,具多數(shù)絲狀根。葉互生,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1.5~5厘米,寬0.5~2.5厘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漸狹;葉柄長0.3~1厘米。花單生于葉腋,具長柄;萼裂片5,披針形,長約7毫米,外面被疏長柔毛;花瓣5,白色,基部淡黃,倒卵形,長約12毫米;雄蕊10;子房下位,5室,柱頭頭狀,5淺裂。蒴果線狀圓柱形,長2~3厘米,徑約3毫米,無毛或有毛;果柄長2.5~3.5厘米。種子多數(shù),矩形,平滑?;ㄆ谙摹⑶?。

    性狀

    干燥全草,莖甚長,粗3~5毫米,紅棕色,有縱直條紋,質較柔韌。節(jié)下著生多數(shù)毛發(fā)狀須根,黑色,白色囊狀浮器已扁癟不明顯,或脫落。葉皺縮,倒卵形至長圓狀卵形?;ü嗝撀涠僖?。

    化學成分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類。

    性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②《福建民間草藥》:"甘,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燥熱咳嗽,酒疸,淋病,麻疹,丹毒,癰腫疔瘡。

    ①《生草藥性備要》:"理酒病,敷背癰,治蛇傷,顛狗咬傷,利小便,搗汁飲。"

    ②《天寶本草》:"利濕熱,行水道,治筋骨疼痛。"

    ③《福建民間草藥》:"利尿解熱。理酒疸,治蛇傷。"

    ④《陸川本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治天泡瘡,血瘙。"

    ⑤《四川中藥志》:"治各種瘡毒及淋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煅灰調敷。

    復方

    ①治酒疸:鮮過塘蛇一握。搗爛絞自然汁,和冬蜜等量調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淋濁:鮮過塘蛇一兩,冰糖半兩。酌加水煎,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水腫:過塘蛇、水茴香、水皂角、甘草、茯苓。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④治蛇傷、瘋狗咬傷:鮮過塘蛇一至二握。洗凈搗爛,絞自然汁內服,渣敷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感冒發(fā)熱,燥熱咳嗽:過塘蛇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癰瘡,跌打:鮮過塘蛇搗爛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⑦治小兒膿皰瘡:過塘蛇煎水洗,另用鮮草搗爛敷。

    ⑧治乳癰:過塘蛇搗爛敷。

    ⑨治風火牙痛:過塘蛇二兩,水煎服。(⑦方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⑩治實熱口渴便秘:鮮過塘蛇搗汁二至四兩,調冬蜜燉溫服。

    ⑾治麻疹透后高熱不退:鮮過塘蛇一至二兩,搗汁,水燉服。

    ⑿治帶狀皰疹:鮮過塘蛇搗汁,調糯米粉,涂患處。(⑩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過塘蛇拼音注音Guò Tánɡ Shé別名

    水蓋菜、崩草、草里銀釵、白玉釵草、玉釵草、水甕菜、過江龍、水芥菜、水菜岳、狗腸草、過江藤、枇杷菜、魚鰾草、水浮藤、過溝龍、過塘標蠶繭草、水盎菜、假甕菜

    英文名Herb of Creeping Waterprimrose出處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水龍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udewigia adscendens(L.)Hara[Jussiaea adscendens L.;J.repen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水田或淺水池塘中。

    資源分布: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水龍,浮水或匍匐狀草本,無毛,其浮水莖的每一節(jié)上常有圓柱狀的白色囊狀浮器,具多數(shù)絲狀根。葉互生,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1.5-5cm,寬0.5-2.5cm,先端圓或鈍,基部漸狹;葉柄長0.3-1cm?;▎紊谌~腋,具長柄;萼裂片5,披針形,長約7mm,外面被疏長柔毛;花瓣5,白色,基部淡黃,倒卵形,長約12mm;雄蕊10,子房下位,5室,柱頭頭狀,5淺裂。蒴果線狀圓柱形,長2-3cm,徑約3mm,無毛或有毛;果柄長2.5-3.5cm。種子多數(shù),矩形,平滑。花期5-8月。

    性狀

    1.干燥全草,莖甚長,粗3-5mm,紅棕色,有縱直條紋,質較柔韌。

    2.節(jié)下著生多數(shù)毛發(fā)狀須根,黑色,白色囊狀浮器已扁癟不明顯,或脫落。

    3.葉皺縮,倒卵形至長圓狀卵形。

    4.花果多脫落而少見。

    化學成分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類。

    性味

    味苦;微甘;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主感冒發(fā)熱;燥熱咳嗽;高熱煩渴;淋痛;水腫;咽痛;喉腫;口瘡;風火牙痛;瘡癰疔腫;燙火傷;跌打傷腫;毒蛇;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燒灰調敷;或煎湯洗。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理酒病,敷背癰,治蛇傷,顛狗咬傷,利小便,搗汁飲。2.《天寶本草》:利濕熱,行水道,治筋骨疼痛。

    3.《福建民間草藥》:利尿解熱。理酒疸,治蛇傷。

    4.《陸川本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治天泡瘡,血瘙。

    5.《四川中藥志》:治各種瘡毒及淋病。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 Cǎo別名土甘草、四時茶、米碎草來源玄參科野甘草屬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甘,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疏風止癢。用于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腸炎,細菌......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潤濕肥沃沙地、渠邊、田埂、丘間低地。分布東北、河北、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陜西、山西、內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賴草,又名:厚穗......
  • 《中藥大辭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帶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淋病,帶下。復方①治淋?。罕莅姿胍粌?,水煎服。②治赤白帶下:冰草白穗五錢,敗醬草一......
  • 《全國中草藥匯編》:包袱七別名小八角蓮、半碗水、鐵骨散來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狀莖及根入藥。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散風祛痰,解毒。摘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