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xué)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jì)之前藥學(xué)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xué)者譽(yù)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chǔ)上進(jìn)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xué)術(shù)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夫傷寒陽脈微。而汗出少。為不及。自和。汗出多。為太過。陽明脈實(shí)。因發(fā)其汗。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則陽氣絕于里。絕于里。則津液竭。致熱結(jié)在內(nèi)。故大便牢而不通也。
傷寒大便不通者。胃府實(shí)也。蓋因太陽病。若發(fā)汗。若下。若利小便。亡其津液。胃中干燥。因轉(zhuǎn)屬陽明。不更衣。內(nèi)實(shí)大便難。此陽明證也。當(dāng)下之。然有陽明證不可下者。當(dāng)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為小便數(shù)少。津液當(dāng)還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如此則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其不可下明矣。大凡胃中有燥糞。
法當(dāng)以湯水和之。湯入腹中。轉(zhuǎn)失氣者。此所謂結(jié)燥。下之無害。若不轉(zhuǎn)失氣者。此但初硬后必溏。不可下。下之。則脹滿不能食也。經(jīng)云。溲數(shù)。則大便難也。脾約丸。
方
大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未解。煩躁口干。腹中有結(jié)燥不通。
川大黃(二兩銼微炒)枳實(shí)(一兩麩炒微黃)川芒硝(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
治傷寒五六日。熱結(jié)在內(nèi)。大便不通方。
(出圣惠方)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牛蒡子(一兩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上為散。
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四五日。壯熱頭痛。大便不通。
柴胡(去苗)茵陳木通(銼)黃芩土瓜根白蘚皮川樸硝(以上各一兩)梔子仁(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一(半)分。
煎至五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五六日。壯熱頭痛。大便不通。小便血色。
石膏(一兩)赤芍藥(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升麻(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柴胡(一兩去苗)木通(一兩銼)黃芩(三分)川樸硝(一兩)上為散。
每服五錢。
以水
檳榔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檳榔(一兩)榆白皮(一兩銼)桂心(半兩)滑石(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一(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
大腹皮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六七日。大腸壅結(jié)不通。腹脅脹滿。不下飲食。
大腹皮(半兩銼碎)枳殼(一分麩炒令微黃去瓤)赤茯苓(三分)赤芍藥(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牽牛子(一兩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百合(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以得利為度。
黃芩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八九日。大便不通。心神悶亂。
黃芩(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大腹皮(一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羚羊角屑(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桑白皮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氣喘。
桑白皮(一兩銼)大腹皮(半兩銼)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得利為度。
川大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大便不通。心腹?jié)M悶。煩熱喘促。
川大黃(銼碎微炒)川芒硝赤芍藥桑白皮(銼)大麻仁枳殼(麩炒微黃去瓤)防葵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以上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
不
大黃丸
(出圣惠方)
治傷寒大便秘澀。是內(nèi)有積熱所為。診其脈兩手寸口悉洪
大而數(shù)。是其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枳殼(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麻仁(各一兩二錢)檳榔木通(銼以上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
溫湯下三十丸。
牽牛丸治傷寒后風(fēng)氣壅滯。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牽牛子(一半生一半炒二兩)半夏(湯洗七次炒干)木通(銼各一兩)桑根白皮(銼三分)青橘皮(去白銼炒半兩)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招?。生姜湯下。臨臥再服。
治陽明病潮熱。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
轉(zhuǎn)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zhuǎn)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后必溏。不可攻。攻
之必腹脹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之水則噦。其后發(fā)熱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氣
湯和之。
大黃(酒浸四兩)濃樸(去粗皮炙二兩)枳實(shí)(三枚麩炒)上細(xì)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當(dāng)更衣。不爾者。再服。更衣者勿復(fù)服。若不轉(zhuǎn)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濃樸湯治傷寒五六日。大便不通。壯熱頭疼。譫語。腸中有結(jié)燥。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一兩)柴胡(去苗)大黃(銼炒各一兩半)樸硝(二兩)枳殼(去瓤麩炒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入生姜棗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
空心溫服。良久再服。以通為度。未通再服。
濃樸半夏湯治傷寒大便不通。嘔。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半夏(湯洗七次焙各一兩)大黃(銼二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生姜棗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招臏胤?。
如人
桑白皮湯治傷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氣喘。
桑根白皮(銼一兩)大腹皮(銼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大黃(銼炒各二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入生姜一棗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招臏胤?。如人行五里再服。
桑白皮湯治傷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氣喘。
桑根白皮(銼一兩)大腹皮(銼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大黃(銼炒各二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入生姜一棗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下樸硝末半錢。空心溫服。未通再服。以通為度。
柴胡黃芩湯治傷寒熱氣未解。惡寒。頭痛壯熱。四五日大便不通。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土瓜根白蘚皮木香茵陳蒿(各一兩一分)山梔子仁(三分)大黃(細(xì)銼醋炒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
下樸硝
檳榔散
(出永類鈐方)
治傷寒伏熱在腸胃。大便不通。
檳榔(銼二兩)木香枳殼(去瓤麩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一兩)白術(shù)大戟(銼炒各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干姜(炮各三分)上搗羅為細(xì)散。每服一錢。煎生姜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麻仁丸
(一名脾約丸)
治傷寒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qiáng)。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
相搏。則大便麻子仁(半升)芍藥(二兩)濃樸(二寸半去粗皮姜汁炙透)大黃(四兩)枳實(shí)(麩炒一兩三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二合半)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以飲下。未知漸加。以知為度。日三。利后服糜粥將理。
郁李仁散治傷寒大便不通。
郁李仁(去皮尖炒研)檳榔(銼各二兩)芎(一兩半)木香(五錢)上搗羅四味為細(xì)散。入二味研者。和勻。每服三錢。食前。溫湯調(diào)下。以通為度。
麻仁湯治傷寒大便五六日不通。
麻子仁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梔子仁(各半兩)大黃(銼炒一兩)上粗搗篩。
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下樸硝末半錢。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蜜膽導(dǎo)方治傷寒后大便秘澀。服藥不通。
白蜜(三合)豬膽(一枚)膩粉(半分)上先煉蜜二十沸。次下豬膽汁。慢火煎成膏。
入膩粉相和。為丸如棗子核。以薄綿裹。納下部中。未通再用。
治傷寒后大便不通。并吃轉(zhuǎn)瀉藥后。腹脅轉(zhuǎn)脹。不通利方。
上以鹽半斤。熬令色變。用醋漿水二斗。煎五七沸。下鹽攪勻。瀉入盆中。看冷暖得所。
令病患盆中坐。淋浴少腹。須臾便通。
胃約湯治傷寒腹?jié)M喘。不大便。下重。其人虛者。
枳殼(一兩)紫蘇(一兩)橘皮(一兩)甘草生姜(各五錢)上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五合。
濡腸丸治少陰病。無熱寒強(qiáng)。大便累日不通者。
威靈仙黑牽牛(各等分)上搗篩。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三十粒。白飲下。瘥。
婦不大便甚。宜用此方。屢試屢驗。
承氣丸
(出肘后方)
治十余日不大便者。
大黃杏仁(各二兩)枳實(shí)(一兩)芒硝(一兩)上搗蜜為丸。如彈子大丸。白湯六七合。服之。未通更服。
神圣自利膏
(出德生堂)
治傷寒及諸證大便閉。結(jié)連不通。腹肚脹滿疼痛。病
者體虛。不欲黃連(二兩碾末)巴豆(半兩帶殼與黃連和勻)上為細(xì)末。作三次用。蔥白自然涎汁調(diào)成膏。數(shù)貼臍上高半寸濃。不時大便自利。如不通。再上。行即止。
姜兌法治胃中有燥糞。令人錯語。正熱盛。亦令人錯語。若秘而錯語者。宜服承
氣湯。通利而錯語者。宜服下四物黃連除熱湯。承氣湯。舊用芒硝。余以有毒。故去
之。用之?dāng)?shù)年。安穩(wěn)得下。良。既服湯。亦應(yīng)外用生姜兌。讀作銳。下同。使必去燥
糞。若服湯兼兌而不得下者??筛鶕?jù)本方。
上以芒硝一兩。削生姜如小指長二寸。研涂之。納下部中。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