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下赤痢白痢

    作者: 朱梓

    (附論)夫赤白痢者。由腸胃虛弱。冷熱相乘??陀谀c間。變而為痢也。蓋熱乘于血。流滲腸內(nèi)則赤。冷氣入搏。津液凝滯則白。其候里急后重。數(shù)至圊而不能便。冷熱相交。故膿白相雜。

    赤石脂丸治赤白痢。

    赤石脂桑根白皮桔梗訶黎勒皮天雄龍骨(各一兩半)白芷黃連地榆當歸桂(去粗皮)濃樸木香(各一兩)黃芩干姜(各半兩)肉豆蔻(一枚)上搗羅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如圣湯治下痢赤白甚重者。

    人參當歸(各三錢)滴乳(一塊)罌粟殼(一個)甘草(二錢)白豆蔻縮砂仁大丁香(各二十一個)北大棗(七個)陳生姜(二塊)烏梅(七個)上為末。

    分三服。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服。不用罌粟殼亦可。

    白術丸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及水谷冷熱氣痢。

    白術(三分)赤白脂(三分)犀角屑(三分)干姜(半兩)龍骨(三分)濃樸(一兩)黃連當歸烏梅肉(各三分)甘草(半兩)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

    固腸湯治腸虛下痢。赤白頻并。日久無度。老幼產(chǎn)婦俱可服之。

    罌粟殼(三兩)枳殼白芍藥(各二兩)橘紅當歸(炙各一兩)甘草(炙一兩)訶子木

    阿膠丸治赤白痢。

    阿膠(半兩)枳殼(半兩)訶黎勒甘草干姜黃連木香(各一兩)芍藥地榆(各一

    赤石脂散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日夜不絕。

    赤石脂(一兩)龍骨(一兩)阿膠(一兩)地榆(一兩)濃樸(一兩半)訶黎勒(一兩)當飲調(diào)下。不計時。日二。

    赤地利丸治一切赤白冷熱下痢。腹內(nèi)疼痛。

    赤地利阿膠赤石脂(各二兩)當歸干姜(各一兩半)地榆荷梗(各一兩)黃連(炒三兩)木香(半兩)上搗羅為末。以米醋二升。入藥末一兩。同熬成膏丸。

    當歸湯治赤白痢疼痛不止。

    當歸濃樸阿膠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黑豆(一合)干姜(三分)烏梅(三分)赤茯苓(三分)上細銼。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黃連散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腹中痛??诟伞;蜃骱疅?。

    黃連(三分)白術(半兩)黃芩(半兩)當歸(炒三分)烏梅肉干姜(各半兩)阿膠(一兩)甘草(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

    烏梅散治赤白痢久不止。腹中疼痛。及下血脫肛。

    烏梅肉樗根皮赤石脂當歸地榆(炙各三兩)黃連干姜(炮各三分)甘草(一分)上為散。每服三錢。溫水飲調(diào)下。空心食前服。

    軟紅丸治赤白痢。久不瘥。取虛積。

    丹砂(半兩)粉霜(一分)砒霜(半兩)硫黃硼砂硝石(各一錢)輕粉(二錢)龍腦(研半錢)上同研勻。入細去皮心膜巴豆半兩研勻。用黃蠟半兩。溶作汁同和。

    旋丸如蠶豆

    赤石脂丸治氣虛冷熱不調(diào)。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里急

    后重。不進飲食。

    赤石脂龍骨白礬灰(各二兩)胡粉(一兩)密陀僧(半兩)阿膠烏賊魚骨(各一兩)上研為末。再同研勻。以粟米飲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

    溫米飲下。食前服。

    黃連湯治赤白痢。

    黃連黃柏干姜石榴皮阿膠(各三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上羅勻。

    以水七升。煎取三升。日三服。

    綠白散治大人小兒赤白痢?;c不止。

    綠礬白礬鍛石鉛丹赤石脂龍骨縮砂仁(各半兩)上搗研為散。更合研勻。

    每服

    丹硫丸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久不瘥。臍腹痛。

    丹砂硫黃(各二錢)白頭末(半錢)巴豆(一錢半)砒霜(半錢)麝香蛤粉(二分)上

    艾葉丸治赤白痢血多。痛不可忍。

    艾葉黃連木香(各一分半)肉豆蔻(各三分)地榆(一兩)阿膠當歸(各半兩)上搗

    馬藺子飲治赤白痢。臍腹疼痛。及久水瀉。白濁如米泔。

    馬藺子(三合)地榆艾葉(各二兩)赤石脂當歸(各四兩)龍骨白茯苓(一兩半)上

    斗門散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蛴形迳嚯s。日夜頻并。兼治禁

    口惡痢。里干姜(半斤)地榆(一兩)甘草(二兩)干姜當歸(各一兩)黑豆罌粟殼(各四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沒石子散治痢白多赤少。

    沒石子(半兩)黃連(一兩)干姜(一錢)白茯苓(半兩)當歸(一兩)濃樸(一兩)上搗

    黃連湯治赤白痢。

    黃連黃柏皮地榆烏梅甘草赤芍藥上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去滓服。

    斷下湯止赤白痢。無問久近長幼。及休息痢疾。

    茯苓白術(各一兩)甘草(半兩)草果(一枚)罌殼(大者十四枚)架香(半錢)上為粗末。分作兩服。每服姜五片。大棗三枚。大烏梅三個。煎服。食前。純赤加黑豆二十七粒。白加干姜一錢重。凡罌粟殼治痢。服之其功效如神。但性緊澀。多令人嘔。既用醋制。

    加以烏梅不致為患。素嘔吐則不可服之。大率痢疾。古方謂之滯下。多因腸胃素有積滯而成。

    此疾始得之未可遽止。先以大巴豆感應丸十余粒。用白梅煎茶或姜湯咽下。令大便微利。仍以煎藥服之。無不應手作效。

    治赤白痢

    三片生姜三個棗。一個烏梅三寸草。更加罌粟與陳皮。赤白瀉痢一齊掃。

    實腸散治赤白痢。

    青皮陳皮濃樸蒼術訶子砂仁上羅勻。每服用棗子一個。生姜三片。水二盞。

    龍骨阿膠散治赤白痢。冷熱相攻。腹中刺疼痛。

    龍骨赤石脂濃樸豬皮地榆阿膠(各等分)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陳米飲調(diào)下。

    鉛丹丸治赤白痢腹痛不止。

    鉛丹(半錢)丹砂(二錢)巴豆(去核)乳香(一錢)杏仁(七枚)砒霜(半錢)上研令勻

    黃連丸治赤白痢。里急后重。

    黃連龍骨地榆訶黎勒赤石脂(各半兩)草豆蔻(一分)上搗羅為末。水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招?。日三服。

    妙應湯治大小赤白痢。

    罌粟殼(七枚)烏梅(三個)甘草(切小寸)大棗(七個)生姜(七大片)薤菜(一斤)上為銼散。都作一服。用水二大碗。煎至一碗。去滓。得一碗稍熱服。不計時候。分作三服。

    小兒量大小加減服之。

    枳殼散治赤白痢。冷熱未調(diào)。下痢不止。

    枳殼(三分)甘草(三分)濃樸(三分)自死椿根(三分)地榆(三分)紫草(三分)上搗細羅為散。每服十丸。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錢。

    秘傳斗門方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蛳吗鲅;虺善?。或有五

    色相雜。日夜頻并。兼治噤口惡痢。里急后重。久渴不止。全不進食。他藥不能治者

    。立見神效。

    黑豆(十二兩)干姜(四兩)罌粟殼(炒半斤)地榆甘草(各六兩)白芍藥(三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七分。溫服。

    干姜湯療卒大注。及赤白滯下。困篤欲死。腸已滑。

    干姜(二兩)黃柏石榴皮(各一兩)阿膠(二兩半)漬豉(一升)前胡(四兩)上銼為散

    訶黎勒丸治赤白痢。

    訶黎勒訶子蕪荑黃連陳橘皮(湯浸)上等分為末。用漿水粟米飲和丸。如梧桐子大

    甘草湯治赤白痢疼痛不止。

    甘草地榆當歸黃連芍藥(炒各半兩)上細銼。每服三錢。漿水一盞。煎取六分。去

    龍骨黃連丸治赤白痢。

    龍骨黃連白石脂(各一兩半)胡粉白礬(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日三。

    黃連散治赤白痢。

    黃連(一兩)木香(一兩)丁香訶黎勒皮干姜(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

    陳米飲調(diào)

    甘露丸治赤白痢。腸風臟毒。酒積下血便血。皆治之。

    舶上硫黃(一兩)硝石(一兩)白明礬(半兩)滑石(半兩)飛面(四兩)上為末極細。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蛭迨琛S眯录乘拖?。腸風臟毒便血。

    一服奏效。遠年者不過三日除根。

    濃腸湯治下痢赤白。

    罌粟殼(八兩)地榆(六兩)白術紫蘇葉木瓜干(各三兩)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招姆?。

    乳香丸治赤白痢疾。

    乳香(一錢)沒藥(一錢)丁香(五十粒)胡椒(五十粒)巴豆(十五粒)上為細末。

    面糊為丸如綠豆大。大人用七丸。中人五丸。小兒三丸。赤痢蜜水下。白痢生姜湯下。赤白痢生姜湯蜜水湯下。瀉不止米湯下。

    透紅丹治赤白痢疾。諸般泄瀉。

    江子(去殼油)杏仁(四十九粒)黃丹(一兩)信(一錢半)黃蠟(一兩)上為末。黃蠟熔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紅者甘草湯下。白者干姜湯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湯下。五色痢。楮葉、艾葉、丁香煎湯下。

    鹿茸散治下青黃赤白黑五色。

    上用鹿茸炙、石榴皮、干姜各二兩。棗核中仁七枚。赤蘇如三指。燒成灰。五物下篩。

    先食。后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不數(shù)者可五六服。沸湯調(diào)下。

    阿膠散治赤白痢腹中痛。時作寒熱。

    阿膠(半兩)甘草(半兩)附子(一兩)黃連(一兩)當歸(半兩)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烏梅散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行數(shù)不減。時或口干發(fā)渴。

    烏梅肉(半兩)黃連(三分)干姜(半兩)訶黎勒(三分)白礬(半兩)上搗羅為末。每服

    木香湯治赤白痢不瘥。疼痛不可忍者。

    黃連木香干姜(各一分)乳香(半兩)

    四神散治赤白痢。后重疼痛。

    黃連當歸黃柏干姜(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烏梅三個。泡湯調(diào)下。

    空心服。一方為散。烏梅煎服。水瀉等分。赤痢黃白痢。加干姜。后重加黃連。腹痛加當歸。

    治赤白痢腹痛者

    取石榴一枚。并子搗汁。頓服如梅實。入建茶。

    神妙散治赤白痢疾。

    大黃人參枳殼大麻子(各等分)上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麝香丸治赤白痢諸藥無效。

    麝香(一分)綠豆粉(一分)朱砂(半兩)巴豆(一分)上為細末。粟米飲丸如綠豆大。食

    內(nèi)補散治赤白痢。

    黃連(一兩)甘草(半兩)干姜(半兩)紫筍茶(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粥飲調(diào)下。不計時候。日三。

    龍骨散治赤白痢。腸胃虛滑。

    龍骨(半兩)黃連牡蠣(一兩)烏梅肉(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米飲調(diào)下。食前服。

    橡實散治赤白痢。

    橡實殼甘草荔枝殼石榴皮上等分細。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黃連散治赤白痢膿血。

    黃連龍骨(各二兩)赤石脂(一兩半)濃樸(一兩)人參(三分)干姜地榆黃芩(各

    阿膠丸治赤白痢。痛不止。

    阿膠(三兩)黃連(二兩)當歸胡粉(各一兩)上研為末。稀糊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萬金茯苓散治赤白痢。

    赤茯苓黃連阿膠黃柏(各等分)上為散。每服二錢??招母什轀隆H赵?。以瘥為度。如三歲以下小兒。每服半錢。五歲至十歲。每服一錢。

    肉豆蔻散治赤白痢。累醫(yī)不效。

    肉豆蔻(五枚)鹿角屑(一兩)胡粉密陀僧(各三分)上為散。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

    木香散治赤白痢。

    木香白豆蔻檳榔(各一兩)干姜(炮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半。米飲調(diào)下。

    金鳳散治男子婦人赤白痢疾。

    鳳眼草(三分)粟殼(二錢)母黑豆(二十丸)公棗兒(三枚)上為粗末。加蜜一匙。水二殼。

    黃連茱萸湯主積冷徹白痢下不斷。變成赤黑血汁爛魚腦。腸疼痛??菔莶荒茱?/p>

    食。

    黃連(四兩)吳茱萸當歸(各一兩)石榴皮(三兩)上以水三升。漬黃連一夕。

    明旦更入

    草果湯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腹熱泄瀉。臟毒便血。悉皆治之。兼主

    脾胃。

    草果甘草地榆枳殼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煨姜一塊。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肉豆蔻散治脾胃虛滑。泄瀉不止。下痢赤白。無藥可治者。

    肉豆蔻罌粟殼甘草干生姜上等分為末。每服六錢。如赤加炙黃甘草一寸。若白多加炒生姜一塊同煎。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半。通口服。不拘時。兩服。滓再煎作一服。如水瀉。每服五錢。米飲調(diào)服。

    地榆散治赤白痢。

    地榆(一兩)樗樹白皮(一兩)白術(三分)當歸(三分)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治赤白痢。冷熱相攻。腹中疼痛。

    黃連(半兩)蕪荑(半兩)干姜(半兩)甘草(一分炙)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

    神效方治赤白痢。

    砒霜(半兩)附子(半兩)寒水石(一兩)定粉(一兩)上件藥并生用。同研令細。以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冷水下三十丸。

    安和飲子治赤白痢。不問老弱并治之。

    罌粟殼(二錢半)木香(二錢半)甘草(二分)地榆(二錢)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

    黃連阿膠丸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diào)。不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

    。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阿膠(一兩)黃連(三兩)茯苓(二兩)上黃連、茯苓、阿膠為細末。水調(diào)阿膠末。攪和丸

    三圣丸治下痢赤白。日夜無度。及泄瀉注下。

    藥皮大蒜罌粟殼(各等分)上搗篩。過粗者更搗。同淹一宿。次日慢火炒香熟。

    亦旋篩取細者。余更炒。不爾則細者焦。碾為末。粟米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赤芍藥散治赤白痢。

    赤芍藥香附子地榆(等分)上為細末。留心忍計。赤痢用赤芍藥末一錢。香附子末半錢。地榆末一錢。蜜一匙。水一盞。煎五七沸??招臏胤?。白痢者。附子末一錢。芍藥半錢。地榆一錢。蜜一匙。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日二服。小兒加減與之。

    百草霜丸治心腹痛及白痢。一名針頭丸。

    百草霜(半兩)巴豆(一分)杏仁(一分)上用巴豆、杏仁二味。各于麻油燈焰上燒灰存性。同三味和勻。用酒蠟二錢熔開。和成劑。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血痢甘草湯下。

    白痢干姜湯下。如要定轉(zhuǎn)。用棗湯七枚。衛(wèi)生家寶方。不用酒。丸如芥子大。每服三丸。水瀉井水送下。黑痢烏梅湯送下。

    艾連湯治痢不問赤白。

    上法煎令有味。溫冷任下。數(shù)服即愈。

    奪命丹治遠年久日赤白一切痢。

    丁香(四十九粒)巴豆(四十九粒)杏子(四十九粒)上搗為泥。用凈黃蠟化開。

    作一塊收之。如用時。每服三七丸。每丸如梧桐子大。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姜湯下。赤白者。甘草姜湯下??招姆?。忌一切葷腥油物。

    三神丹治赤白痢疾。

    巴豆(七個)烏梅(一個)肉豆蔻(一個)上用黃黍米酒漿浸二宿。飯上蒸米熟。

    同藥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紅痢黑豆湯下。赤白痢甘草湯下。白痢米湯下。露過一宿。面東立服之。不過婦人手。

    橡實散治赤白痢日夜不止。

    橡實(一兩)酸石榴皮(一兩)黃牛角腮(一兩)上為細末。粥飲調(diào)下二錢。日三。

    肉豆蔻散治赤白痢。

    訶子(四個)木香(一錢)肉豆蔻(六個)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diào)下。

    空心。日進三服。

    石榴皮散治赤白痢。日夜行數(shù)不減。

    醋石榴皮(一兩)龍骨(一兩)訶黎勒(一兩)上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粉霜丸治赤白痢諸藥不效。

    粉霜(二錢)膩粉(一錢)砒霜(一錢)上同研。以燒飯和丸如黍米大??招囊岳渌氯?。

    黃丹丸治赤白痢。

    黃丹(一兩)白面(半兩)巴豆(九枚)上以水一大盞調(diào)攪。候澄清。傾卻上面者。用底下稠者。丸如綠豆大。每服以冷水下三十丸。

    二霜丸治赤白痢服藥過度。未得全減。宜服此方。

    砒霜(半兩)粉霜(半兩)巴豆(一分)上藥同研令細。以糯米和丸如粟米大。

    空心冷粥飲下一丸。

    豬膏煎治赤白滯下。

    清酒(五合)煎成豬膏(三合)上緩火煎汁沸。適寒溫。頓服之。取瘥止。

    變化丸治赤白痢腹臍痛。日夜無度。膿血相雜。里急。及治腸風下血。亦量臟

    氣冷熱用之。

    吳茱萸黃連(等分)上各揀凈。共享酒浸透。卻擇出。各自焙干。各自研為末。各自為丸。如梧桐子大。赤痢用黃連丸。甘草湯下。白痢用茱萸丸。干姜湯下。每服三十丸。

    赤白痢相雜。各十五丸。用甘草、干姜湯下。一方為末。米飲調(diào)下。加當歸。此方浙西何山純老。以傳蘇韜光云。數(shù)十年救人無數(shù)。人多求方。不敢輕授。恐以其藥品之微而忽之。韜光每以救人。甚效。洪氏亦有修制。湯使少異。

    治白痢

    罌粟湯加白術(半兩)上將白術分作二分。罌粟湯全貼。只作一服煎。入白術一半。

    服畢

    治心肚痛。血刺腹痛。下痢赤白。

    上用生姜和皮切十片。好蠟茶二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一方。赤痢用蜜同煎。食前服。名姜茶散。

    粟殼丸治赤白痢。并臟腑等疾減。將字之女。服之有驗。

    罌粟殼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好雞頭子大。每服十丸十五丸。赤痢甘草湯。白痢干姜湯。

    姜墨丸治赤白痢下數(shù)十行。老人病彌佳。

    上用干姜好墨各五兩篩。以醋漿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米飲下。

    日夜可六七服。如無醋漿。以醋入水解之。令其味如醋漿和之。

    加減姜黃丸治冷熱赤白痢瀉血。

    姜黃黃連上等分。各搗羅為末。各用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陰干。兩處收貯。

    白痢冷瀉。每服干姜三十丸。黃連十五丸。同用溫米飲下。赤痢瀉血。黃連三十丸。干姜十五丸。亦用米飲下。赤白相雜。黃連、干姜各二十丸共服。同用米飲下??招氖城胺?。未愈加丸數(shù)。取瘥為度。一方用白酒一升半合。煎令可丸。服三十丸。一方治卒下痢。用黃連、生

    妙功散治赤白痢。臍腹疼痛。腸滑后重。

    大黃(半兩)莨菪子(一兩)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米飲調(diào)下。食前。

    萬靈湯治赤白瀉痢。腹臟疼痛。里急后重。并治疝氣。

    罌粟殼(半斤)甘草(一兩)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臨臥空腹溫

    烏金丸治赤白痢。止瀉。

    巴豆(二十一枚)大棗(二十一枚)上每一枚棗。入巴豆一枚。燒令煙出絕。以器覆之。后搗研為細末。更入輕粉二錢。黃連末三錢。燒陳粟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

    煎獨帚湯下。

    礬石丸治赤白痢。

    白礬(四兩)硝石(一兩半)上為末。以米醋拌和入罐內(nèi)。磚頭閣起罐底。將瓦片蓋口。

    慢火燒熟。置冷地上出火毒一夜。研細。用米醋浸炊餅心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招拿罪嬒?。夜起頻鹽酒下。

    主赤白痢

    黃連(二兩)阿膠(四片)上以好酒二大升。合黃連煎十五沸。漉出滓。然后內(nèi)膠全烊。溫

    薤白散

    (出肘后方)

    治赤白痢。

    上用薤白一握。切如泥。橘皮一兩。好乳一升。先以少乳。薤熟后下余乳。及橘皮末攪勻。煎十余沸??辗?。分兩服之。如啜茶。不止更作之。

    蒲黃湯治赤白下痢。

    干姜(半兩)雀糞(半兩)蒲黃(半兩)上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計時

    治赤白痢

    川烏頭(一枚)巴豆(十四枚)上以巴豆于熟油內(nèi)炒黃焦。去心皮。又烏頭末相和為末。

    又方

    定粉(一兩)砒霜(一分)上都研如粉。以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新汲水下二丸。

    忌食熱物。

    治赤白痢

    川烏頭末(一兩)黑豆末(一兩)上為細末。用新汲水和丸如綠豆大。朱砂末內(nèi)滾過。每服以冷水下七丸。

    又方

    黃丹(一兩炒)黃連(一兩)上為末。以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生姜、甘草湯下五丸。

    附子丸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多不減。

    黃丹(一兩炒)附子(一兩炮)上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粥飲下十丸。

    干姜散治赤白痢無間者。凡老小并宜服。

    干姜(三兩)梔子仁(十四個)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薤白七莖破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赤白痢

    上用連翹丸。赤痢用黃連湯下。白痢用姜湯下。

    又方

    上用水牛黃牛角腮。及在糞土中爛白者。燒為黑灰末服。亦治冷痢血痢。

    又方

    上用蓖麻子一兩。炒令香熟為末。以蜜漿下一錢。不過再服。

    又方

    上用地膚子搗。絞取汁。苗灰治痢亦善。

    又方

    上用甘草一尺炙。擘破。以淡漿水煎三二度。又以慢火炙之。后用生姜去皮半兩。二味。

    漿

    治初得痢。冷熱赤白。霍亂。

    上用龍牙草。春夏采之。洗凈。揀擇去蘆頭。焙干。瓷瓶收貯。研細為末。用米飲調(diào)服一錢。

    治心肚痛。血刺腹痛。

    用搗生地黃汁。和石蜜服之。

    治赤白痢

    用赤石脂為末。以飯飲調(diào)下。

    治赤白痢積不瘥。一名云母粉。

    用云母石為末。日一服。米飲下。

    又方

    用槿花炒。煎服。

    又方

    用地錦草為末。米飲下。

    治下痢赤白。轉(zhuǎn)為白膿。

    用訶子三個。二炮一生。取皮為末。漿水沸熱調(diào)服。淡水亦得。若水痢加甘草末一錢。

    有膿

    治痢無問赤白

    用老酸石榴皮。微炙為末。以粟米飯丸如梧桐子大??招姆??;瑒t加附子、赤石脂一倍。

    治赤白久熱痢

    取蚯蚓糞土無沙者。研末一升。炒令煙盡。水沃取半大升。漉出。再漉去粗滓??斩欠?。

    治下痢赤白五六年者

    上燒大荊如臂。取瀝。服五六合。即得瘥。

    治赤白痢極效方

    用薺根葉燒灰。米飲調(diào)下。

    治赤白痢下水谷。食不消。

    用面熬粟米粥。服日四五止。

    茗葉方治赤白痢。及熱毒痢。

    用茶一斤炙。濃煎一二盞吃。瘥。如久患痢。亦宜服之。

    治赤白久下滑道。疼痛不可忍。

    用食鹽湯。溫熬熨之。又炙枳實熨之。妙。

    治臟毒赤白痢。

    (出肘后方)用香椿凈洗。別剝?nèi)¢税灼?。日干為末。米飲下一錢。立效。一方用地榆。

    密陀僧方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數(shù)不減。

    用密陀僧三兩。燒令黃色。研如粉。每服醋茶調(diào)下一錢匕。日三服。

    治赤白及五臟痔瀉血

    用艾葉煎牡狗。又方。下痢臍下切痛。狗肝一具。洗細切。米一升。稀調(diào)煮粥??招狞c三兩合吃。椒、蔥、鹽、醬任性食之。

    治小兒及大人赤白痢。

    (出肘后方)用新槲皮細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再煎如膏。溫酒服。立瘥。

    治赤白痢。食不下咽。

    用雌雞一只。治如食法。細研為。作面餛飩??招氖持R环揭源字?。

    治久卒赤白下痢。

    (出肘后方)用燒馬屎一丸作灰。分服。酒水隨意服。

    療赤白痢無問新舊。入口即斷方。

    香豉心上以取豉令香干。搗為末。大升豉心。為四服。別以酒一大升。小升豉心。

    又方

    (出千金方)用亂頭發(fā)如雞子大。燒末。水服。不過三服。

    神效散治赤白新舊痢疾。

    用霜鹽梅三個。用黃泥裹。以慢火煨干。研末。米飲湯調(diào)下。效。

    治赤白痢。腹痛不能食。亦治冷痢。

    用肉豆蔻四五個。每一個擂碎。不犯銅鐵。用溫面一小塊。包豆蔻在內(nèi)。煨熟。嚼服。

    每服

    治赤白痢下。寒冷谷下。一日百行。醫(yī)所不療。

    (出肘后方)真丹、附子炮。等分。蜜和搗五十杵。服一丸。日三夜再。多赤倍朱。多白加附子。老少特

    主赤白痢

    (出肘后方)用蔥一握切細。和米煮粥。空心食之。

    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數(shù)不減。

    (出圣惠方)定粉(一錢研細)用雞子清和作餅子。用灰火燒熟。研為末??招睦渌{(diào)下半錢。

    真人養(yǎng)臟湯治大人小兒腸胃虛弱。冷熱不調(diào)。臟腑受寒。下痢赤白?;虮隳撗?/p>

    有如魚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日夜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全不思食。及治脫肛墜

    下。酒毒便血。諸人參當歸白術(各六錢)肉桂甘草(各八錢)肉豆蔻(半兩)白芍藥(一兩六錢)木香(一兩四錢)訶子(一兩二錢)罌粟殼(三兩六錢)上銼。每服二大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老人孕婦小兒暴瀉。急宜服之。止愈。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如臟腑滑泄液起。久不瘥者??杉优诹烁阶铀钠宸4怂幍挠猩裥?。不可具述。一方無肉豆蔻。用姜棗煎服。先用縮砂煎湯下感應丸。候其積消。然后服此。

    御愛丸治營衛(wèi)氣虛。風邪進襲臟腑之間。值腸胃虛弱。糟粕不聚。便痢赤白。

    或作膿血。臍腹疼痛。心胸痞滿。里急后重。煩滿渴逆。脅肋脹。腹內(nèi)虛鳴。四肢倦乏

    。不進飲食。并御米(四兩以蜜炒)干蒸餅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粒。水一盞。

    煎至化為度。熱服。不計時。

    治脾胃有積。臟腑不寧。冷熱相搏遂成赤白痢疾。不思飲食。腹痛不可忍。并皆

    治之。

    罌粟殼當歸赤芍藥白芍藥桂訶子白善土(以上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沸湯點服??招?。或用生姜二片。棗子二枚。同煎至七分??招姆让?。

    神效參香散治大人小兒臟氣虛怯。冷熱不調(diào)。積在臟腑作成疾。或下鮮血。或

    如豆汁。或如魚腦?;蛳吗鲅;蛳伦虾?。或下赤白相雜。或成五色。里急后重。日

    夜頻并。臍腹絞痛甚不可忍。及噤口干蠱時諸痢。無間新舊并治之。

    白扁豆人參木香(各二兩)茯苓(四兩)陳皮(二兩)肉豆蔻(四兩)罌粟殼(二兩)上為末。每服三大錢。用溫米飲。不拘時候服。神效。

    治脾胃有積。臟腑不寧。冷熱相搏。遂成赤白痢疾。不思飲食。腹痛不可忍。并

    皆治之。

    (茱萸黃連阿膠白芍藥(等分)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陳米飲下。小兒十丸。

    又方

    (出本事方)黑豆(十五粒)陳皮(半兩)罌粟殼(十四個)甘草(三寸)上半生半炒。用水一碗。藥四錢。煎至七分??招臏胤?。盡此一劑。無不效者。

    治大人小兒小痢赤白。及滓并血。

    罌粟殼(二兩)烏梅肉(半兩)赤石脂(半兩)黃連(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

    橘皮散治赤白痢。

    陳橘皮(浸一兩)冬瓜汁(一合)生姜汁(一合)上勻調(diào)。每服一匙。如赤多增瓜汁。白多增姜汁。和勻。白湯調(diào)下服。

    巴豆丹砂丸治赤白等痢。

    巴豆(五粒)杏仁(七粒)丹砂(一錢)上同研極細。少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一丸??招?。陳米飲下。

    荊芥湯

    (出危氏方)

    治白痢血痢。或婦人血崩。

    荊芥楮樹皮上等分。銼散。治血崩。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服。

    如血痢。則為末。冷醋調(diào)。徐徐呷服。白痢熱醋調(diào)下。神效不可具述。

    肉豆蔻散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不止。亦治水瀉。

    肉豆蔻(一分)訶黎勒(二分)上為散。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未效再用一兩服。

    一方用草豆蔻。水煎服。

    單方

    (出危氏方)

    治痢無問赤白。

    用玄胡索不以多少。新瓦上炒。

    鯽魚方治赤白痢。又治野雞病。

    用鯽魚作食之。止暴下痢。和蒜食之。有少熱。和姜醬食之。有少冷。

    梔子仁湯治赤白痢并血痢。

    用山梔子仁四七枚銼。以漿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溫分二服。

    治卒腸痛。下痢赤白數(shù)月不絕。

    (出肘后方)用雞卵一枚。取出黃去白。內(nèi)胡粉令滿殼。燒成灰。以酒服一錢。效。

    玉抱肚

    (出仁存方)

    治一切虛寒下痢赤白?;驎r腹痛。腸滑不禁。心腹冷

    極。

    針砂(四兩)白礬(二兩)桂(一兩)上件和勻。只作一包。冷水調(diào)攤在皮紙上。

    貼臍上下。以帛系之。如覺大熱即以水襯之。藥干再以水濕。其熱如初??捎盟奈宕?。

    硫黃熨法

    (出仁存方)

    治一切虛寒下痢赤白?;驎r腹痛。腸滑不禁。心腹極

    冷。

    硫黃(半兩)蓖麻子(七粒)上為末。每用二錢。填入臍中上下。以衣服蓋定。熨斗盛火熨

    溫脾湯

    (出肘后方)

    治脾胃中冷結實。頭痛壯熱。但若不痢?;蚶錅喟兹?/p>

    魚腦。脾氣不足。虛弱下痢。止上下出。

    人參干姜附子(各二兩)大黃(三兩)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忌豬肉、冷水。一方有甘草。

    濃樸湯治脾胃冷。服溫暖藥不止。乃服此藥。

    濃樸(四兩)桂心(二兩)枳實(三兩)生姜(五兩)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相去五里久。不過五劑。忌生蔥。

    駐車丸治赤白痢腹痛。

    香連丸治赤白痢。

    治赤白痢。三將軍方。

    黑豆(一合半)米殼(十四個)姜(二塊)上三味同水二升。煎至一升。溫服。

    去滓。

    再以水一升。煎滓至半升。如服盡未效。別用煎藥加大棗五個。訶子三個。生紙裹煨。煎服。

    豆蔻丸治脾胃虛弱。臟腑頻滑。下痢赤白。

    木香赤石脂干姜砂仁濃樸肉豆蔻(以上各等分)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神仙斷下丸治三色痢。

    凈黃連(一斤)南木香(五斤)上二味銼。用水一斗五升。銀石器內(nèi)煮干。分作三處。

    赤痢用黃連為末。神曲打糊丸如梧桐子大。名黃連斷下丸。白痢用木香為末。神曲糊丸。名木香斷下丸。赤白痢木香黃連末。神曲糊丸。各件每七十丸。米飲空心下。小兒丸如黍米大。

    必效飲子治久新赤白痢。浙東帥趙侍郎子和。任子年年施此藥。

    白術甘草罌粟殼(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個。

    治赤白痢及水瀉最效。廬州合肥唐主簿方

    破故紙(二兩)罌粟殼(四兩)上二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化開。姜一片。棗一個。煎取七分。如小兒分作四服。

    軟紅丸消虛積。治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膿血相雜。

    乳香硼砂(二味各一兩七錢)續(xù)隨子(四十九枚)蝎(三錢)朱砂(一錢)巴豆(三十個)粉霜膩粉黃丹黃臘(四味各半兩)上為細末。于瓷器內(nèi)熔蠟成汁。

    入麻油半茶腳許。后入余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乳香湯下。小兒如黃米大。每服一丸。乳香湯下。食前。

    萬應丸治久挾積滯。因傷生冷遂作痢疾?;虺嗷虬?。經(jīng)久不瘥。

    內(nèi)炙丸治腸滑胃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臍腹痛。

    高良姜(四兩)肉桂當歸茴香干姜肉豆蔻(各二兩)半夏(一兩)附子(一兩)上

    十金散治赤白痢晝夜無度。服之立瘥。

    黑豆(五文)綠豆(五文)人參(十五文)甘草(五文)陳橘皮(五文)糯米(三文)紫蘇(三文)燈心(五文)良姜(五文)罌粟殼(二十文)上二豆捶破。水一大碗。同諸藥煎一盞半。入熟蜜少許。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候。噤口如腸潰者。

    只兩服。傳于臨汀學正賴簡敬仲。賴得于趙守兼善。兼得之余丞相。神效難言。

    百靈湯治赤白痢。

    罌粟殼陳皮木通烏梅甘草黃連上六味各等分。銼如豆大。每服三大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子二個擘破。沙罐內(nèi)慢火煎至八分。去滓。放瓷器碗內(nèi)。上面封口。用濕紙兩重蓋覆。不可令灰入腹。藥后且忌口。溫人鄭元升云。近日患病。血痢之間數(shù)十次。

    窘不可言。有客惠藥兩服而止。醫(yī)者云。全是木通作效。而本草卻不云治瀉痢。只是通利九竅血脈關節(jié)。蓋人患瀉痢。只緣水谷不分。若水道利。則谷道燥矣。其理甚明。

    二靈散治赤白雜痢困重。

    益母草陳鹽梅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痢干姜湯下。赤痢甘草湯下。速效。

    木瓜散治赤白痢。

    木瓜車前子罌粟殼(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

    延壽飲子治遠年近日赤白瀉痢。

    木香(一兩)黃(四兩)御米殼(八兩)甘草(二兩)當歸(二兩)青皮(二兩)訶子(四兩)上各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忌生冷、雞、鴨、油膩等物。

    神功飲治瀉痢赤多白少者。

    罌粟殼(十四個)甘草(三寸)生姜(一塊)橘皮(一兩)黑豆(一百二十粒)上用水二碗香參散治營衛(wèi)俱虛。臟腑不調(diào)。泄瀉不止。痢赤白。日無度。腹內(nèi)疼痛。飲食不進。

    陳皮(一兩)木香人參當歸(半兩)訶子皮烏梅地榆香茸(三分)甘草(一分炙)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招臏胤0琢〖由钠?。

    如神散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后重。立有神效。

    白芍藥川當歸吳茱萸黃連(炒赤色)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食前米飲下。

    日三服。立瘥。

    圣餅子治瀉痢赤白。臍腹撮痛。久不愈者。

    黃丹(三分)定粉(三錢)密陀僧(三錢)舶上硫黃輕粉(少許)上為末。

    加白面四錢。

    赤粉丹

    (出指南方)

    治痢膿赤白。

    巴豆霜硼砂朱砂(各一兩)砒(半兩)上同研細。熔黃蠟聚成塊子。每服一丸如麻子大。冷面湯下。臨臥服。如人稍覺有傷。大便異于常。作膿狀。臍腹痛。即便服之。更無

    阿膠丸治赤白痢。

    干姜(一分)當歸白芍藥白茯苓木香(各半兩)上為細末。醋打阿膠糊為丸。

    如梧桐

    至圣并命丹治血痢。晝夜無度。

    麻油(一兩)巴豆(四十九個)黃丹(二兩)黃蠟(四兩)上件先將麻油同巴豆。用銀鍋慢火熬成色加浮炭黑色。去巴豆不用。次入黃丹煎數(shù)沸。再入黃蠟熬令色黑。滴入水中成膏為度。每服一梃。重半錢。旋丸如綠豆大??招?。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甘草煎湯下。

    二圣散治下痢赤白。或小便不利。淋澀痛。

    罌粟殼車前子(炒)上件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乳香散治一切赤白痢?;螂s色等疾及水瀉。

    乳香(二錢)甘草(四錢)草果子(四個炮)罌粟殼(三十個)上為中細末。

    將乳香入乳缽內(nèi)。勻三味。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無時服。立有神效。

    肉果散治赤白痢。

    米囊皮肉果木香陳皮甘草(各三分)上為細末。分八服。白者米湯下。赤者白湯下。

    治下痢赤白。心中煩躁潮熱。

    用小柴胡湯加赤芍藥、地榆。煎服。

    治老人痢赤白雜色。

    服胃風湯。取效。

    五苓散

    (出如宜方)

    治夏秋得痢病。

    澤瀉(三兩半)肉豆蔻(一兩)白術豬苓赤茯苓(各一兩半)上為末。熱湯調(diào)下。吞感散。

    治陰陽交滯。不問赤白痢。

    (出如宜方)用劉寄奴、烏梅、白姜。水煎。赤加烏姜。相等分服。

    又方

    黃連、生姜同炒。各為末。赤痢。黃連末茶下。白痢。姜末烏梅湯下。如痢已服前藥未效。宜麻仁散。腹痛加乳香煎服。次宜豆粟散。痢。古云滯下。因積滯成之。蓋食積欲出而為腹痛。里急氣滯而不與之出。故為后重。色有赤白。大抵赤則熱。白則冷。又云。夏傷于暑。秋不瘧則痢。治法宜去積。通其氣。解其暑。去積感應丸。嚴氏黑丸子。通氣蘇合香丸。

    寬中散。香連丸。解暑五苓散。香薷散。凡治痢藥宜酸苦。不宜甘咸。先當知此。蓋痢瘧無正方。故再述此。衛(wèi)生者幸詳擇焉。

    治赤白痢。

    (出本草)取地楊梅莖子煎服。

    治赤白久痢。

    (出本草)以茅膏菜。煮服之。

    治赤白痢

    (出本草)以薤白一握。切。煮作粥服之。

    治赤白痢極驗方。

    (出本草)以桃竹蓐洗。和姜搗碎。煎服。

    治服丹石勞熱。患赤白痢。多時不瘥者。

    (出本草)煮豬肉經(jīng)宿露中。明日空腹。醬之食。一頓即瘥。

    治赤白下痢。

    (出本草)用山豆根搗末。蜜丸??招募逅露?。三服自止。

    治四肢風痹。赤白下痢。

    (出本草)取鵜鶘嘴燒為黑末。服一方寸匕。

    治赤白痢下多。崔元亮海上方。

    用馬齒莧搗。絞汁三大合。和雞子白一枚。先溫冷熱。及下莧汁。微溫。取頓服之。不過再

    治赤白痢。

    (出本草)用苦苴根。煮汁服之。

    治赤白痢

    以石榴皮炙令黃。杵末。棗肉為丸??招姆?/p>

    凡痢本應先白后赤。后白為腸蠱。

    牛膝三兩搗碎。以酒一升。漬經(jīng)一宿。每服一兩杯。日三服。

    治赤白痢下。骨立者。

    (出本草)用地榆一斤。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再煎如稠餳。絞濾??崭狗稀H赵俜?。

    治赤白痢。

    (出本草)以艾。醋煎作煎。服之。

    治赤白痢下水谷。宿食不消者為寒??莎煛?/p>

    以酸石榴皮燒赤末。服方寸匕。

    治赤白痢

    (出本草)以蜂房。水著飲之。

    治赤白痢。下部疼痛。

    (出本草)以烏梅二十枚打碎。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

    治赤白痢。

    (出本草)以槐花炒。服。

    治赤白痢。

    (出本草)取郎助根莖。煮服之。

    治泄痢冷熱赤白。腹內(nèi)熱毒絞結痛。下血。

    (出本草)以野狼牙煎服。

    治赤白痢

    (出本草)熬豉令小焦。杵服一合。日三。無比。又熬豉令焦。水一升。淋取汗。令服。冷則酒淋。

    日三。有驗。

    治赤白痢。

    (出本草)以研藥銼。水煎服。出南海諸州。根如烏藥。

    治赤白痢。

    (出本草)以蛇婆炙食。亦燒末。服一二錢。

    治赤白痢。

    (出本草)以李樹根。濃煎服之。

    治赤白痢。

    (出本草)以角落本皮。煮汁服之。

    治赤白痢下。令人下部疼重。故名重下。出膿血如雞子白。日夜數(shù)十行。繞臍痛。

    (出本草)用黃連一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臍下當小絞痛即瘥。再服。

    治赤白痢。

    (出本草)用訶黎勒三枚。檢取上好者。兩枚炮取皮。一枚生取皮。同末。臨服以漿水一兩合服之。

    淡水亦得。若空水痢加一錢半甘草末。若微有膿血加二錢。若血多加三錢。昔劉禹錫傳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諸藥服歷久不瘥者。轉(zhuǎn)為白膿。令狐將軍傳此方服。立效。

    治赤白痢。無問遠近可服。痛不可忍。出入無常。下重疼悶。每發(fā)面青。手足

    俱變者。

    用黃連一兩去毛。好膠手許大碎。蠟如彈子大。三味以水一大升。先煎膠令散。次方下蠟。又煎令散。即下黃連末。攪相和。分為三服。惟須熱吃。冷則難吃。神妙。

    治暴赤白痢。如鵝鴨肝者。痛不可忍。

    治赤白痢久不瘥。復下膿血者。

    上以甘草干姜湯。吞云母二十粒如麻子大。日一服。不過三服。即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