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風(fēng)毒瘰

    作者: 朱梓

    (附論)夫風(fēng)毒瘰者。由風(fēng)邪之氣在于經(jīng)脈。痞澀結(jié)聚所成也。此皆由臟腑夙有風(fēng)熱。不得宣通。邪氣客于肌肉。搏于血氣。故流滯結(jié)為瘰也。

    昆布散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瘰腫結(jié)。內(nèi)消。

    昆布(洗去咸味)海藻(洗去咸味)枳殼(麩炒微黃去白)何首烏荊子(各一兩)牛蒡子(微炒)甘草(微炒赤銼)大黃(銼微炒各半兩)白莢仁(五十枚微炒令黃色)連翹防風(fēng)(去蘆)玄參牽牛子(微炒各半兩)上為散。每服食后煎蔥湯調(diào)下一錢。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瘰。筋脈拘縮。煩急疼痛。

    犀角屑羚羊角薏苡仁黃芩酸棗仁(微炒)桂心羌活甘草(各三分)防風(fēng)(去蘆頭)枳殼(麩炒黃)升麻檳榔(各一兩)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鐘。煎至六分。

    去滓。每服于食后溫服。

    烏蛇丸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留滯臟腑。攻注肌肉。于項腋生瘰疼痛。

    烏蛇(酒浸去皮骨微炒黃二兩)黃(銼)枳殼(微炒)牛蒡子(微炒)木通(銼各一兩)犀角連翹昆布(洗去咸味各三分)漏蘆(三分)甘草(炙微赤銼半兩)斑蝥(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足翅)大黃(微炒一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食后以牛蒡子湯下三十丸。

    皂莢丸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瓦斯盛。項邊生結(jié)硬?;虺嗄[痛。

    皂莢(去黑皮去子酥涂炙黃)干薄荷(各四兩)干蝎(微炒)白姜(微炒)升麻牛黃(研細各半兩)夜明砂(微炒)蓬莪術(shù)(各一兩)鵓鴿(二兩炒黃)麝香(一分細研)上為末。入麝香、牛黃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及夜臨臥時。以薄荷湯下三十丸。

    皂莢丸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瘰。項腋下生如梅李棗核。腫痛。令內(nèi)消。

    皂莢(三十枚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十枚生十枚爛用一升括絞取汁熬成膏)何首烏干薄荷(各半斤)蝸牛(炒令微黃四兩)精羊肉(去脂鹽四兩細炙令黃)硼砂(通白散)附子(炮裂去皮臍)天麻天南星(炮)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各一兩)上為末。入皂莢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浸牛膝酒下十丸。漸加至二十丸。

    大圣散治瘰。消風(fēng)毒。腫上壅肉。多生癮疹風(fēng)毒證。氣壯人食煎爆多。以致

    此疾。

    羌活荊芥升麻防風(fēng)薄荷甘草大黃玄參黃芩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

    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

    斑蝥丸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瘰。生于項間。腫硬相連疼痛。

    斑蝥(二十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色)麝香(半分細研)水蛭(一分炒黃色)甘草(半兩炙微炒赤)黑豆黃(三分生用)芫青(二十枚去頭足糯米拌炒令米黃色)大黃(半兩微炒)青蛇(二兩醋浸一宿去皮骨炙微黃)上為末。研入麝香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每日空心以米飲下三丸。如未有效。加至五丸。當(dāng)小便出如爛筋。小便澀。以滑石二錢。水五合。煎至三合。溫服即利。

    榆白皮散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熱腫毒。項生瘰。

    榆白皮(銼)槐白皮(銼)赤小豆大麥面桑白皮(銼)樸硝皂莢(去黑皮涂酥炙微黃以上各二兩)上為散。用雞子清和如膏。以舊布攤可腫大小貼之。干即易之。

    牛蒡丸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結(jié)核瘰。腫硬疼痛。內(nèi)消。

    牛蒡子(微炒)何首烏(各二兩)干薄荷(一兩)麝香牛黃(各二錢半)皂角(七挺水半升捶汁熬成膏合藥丸)上為細末。以皂角膏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黃湯下。

    祛風(fēng)丸

    (一名何首烏丸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瘰。

    何首烏(蒸)干薄荷玄參(各四兩為末)精羊肉(半斤)皂莢(數(shù)三十枚火燒存性十梃涂酥炙去皮俱以水絞汁去滓)上以皂莢水煮肉使?fàn)€。細研。和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招臏鼐品??;虮『蓽嗫伞R环綗捗弁?。食后溫水下。無羊肉。

    升麻湯治風(fēng)毒咽水不下。及瘰腫。

    升麻芍藥(各四兩)射干(三兩)杏仁(去皮尖炒三兩)麻黃(去節(jié)二兩)甘草(炙二兩)楓香葛根(各三兩)上切以水八升。煎取半。分二服。忌海藻、粉菜。

    秦艽湯

    (出圣惠方)

    治風(fēng)毒久不瘥。搏于筋脈。因成瘰結(jié)核生項腋。

    秦艽(去苗土)連翹青橘皮(去白焙)檳榔(煨各半兩)犀角(鎊三分)上粗搗篩。

    每服三錢。水一盞。入木通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皂莢丸

    (出圣惠方)

    治肝肺風(fēng)毒。項生結(jié)核。癢痛。遍身頑痹。

    皂莢(十兩去黑皮涂酥炙令黃去子)獨活(五兩)防風(fēng)(三兩去蘆)天麻(五兩)薄荷(五兩干的)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食后煎槐白皮湯下三十丸。

    麝香散

    (出圣惠方)

    治瘰夾風(fēng)毒壅熱。咽喉腫滿。胸膈不利。

    麝香(一分研細)白莢子(四兩炒黃)膩粉鉛霜(各半兩)上同研為散。不計時候。

    以薄荷湯調(diào)下一錢。

    治風(fēng)毒瘰結(jié)核硬腫痛。

    (出圣惠方)玄參夜明砂(微炒二兩)皂莢(五挺去黑皮涂酥炙微黃)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

    食后煎薄荷湯下二十丸。

    又方

    (出圣惠方)烏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牛蒡子(一兩炒微黃)何首烏(二兩)上為末。

    煉蜜和丸如桐子大。食后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瘰內(nèi)消方。

    (出圣惠方)何首烏(十兩九蒸九曝為末)皂莢(十挺五挺去黑皮涂酥炙令黃色去子為末五挺水浸一宿揉絞取水一二升入藥)上用精羊肉一斤細切。將皂莢水同熬如膏。入何首烏末及皂莢末。

    丸如桐子大。空心以米飲下三十丸。

    治風(fēng)毒瘰赤腫痛硬。

    (出圣惠方)鼠粘子(一升微炒)荊芥穗(四兩)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

    入竹瀝半合。攪勻服之。日三。

    治風(fēng)毒外攻。繞項生瘰如連珠。宜服浸酒方。

    (出圣惠方)海藻(五兩洗去咸味)烏蛇(五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上為散。以酒七升。浸五日。

    每取酒半盞飲之。日再服。

    治瘰。消風(fēng)毒腫上壅內(nèi)熱。

    牡蠣(二兩火為末)玄參(一兩)甘草(半兩炙)上為末。每服二錢。同臘茶清調(diào)下。

    又方

    用白鴿糞不拘多少。陳米飯拌和得所。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

    治瘰赤腫。

    (出圣惠方)用地松一斤。搗如泥。敷上。干即易之。以癢為度。

    治瘰風(fēng)熱結(jié)毒腫硬痛未破方。

    (出圣惠方)用五月內(nèi)取大槲子葉一稱。銼令細。入大釜灶內(nèi)。以水五斗。煎至一斗。濾去滓。卻入鍋中。熬成膏。每服空心以溫酒調(diào)半兩服之。良久當(dāng)吐。以吐出子根為度。

    治風(fēng)毒瘰。

    (出圣惠方)用牛蒡子三升。微炒為散。用絹袋盛。以無灰酒五升。漬二七日。空心溫服一盞。

    治風(fēng)毒子。

    用黃花蛇一條。酒浸一宿。去皮骨。炙令黃。搗為散??招囊灾囡嬚{(diào)下一錢。服盡即歇十日。若未消減。即更作服之。如已減即止。

    治風(fēng)毒瘰赤腫。

    用生栗子肉生嚼敷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