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唇生核

    作者: 朱梓

    (附論)唇生核之候。大概與唇瘡緊唇相類。然其腫至于生核者。蓋足陽明與太陰為表里。臟腑俱有故生

    防風(fēng)湯

    治脾胃蘊(yùn)積熱氣。為風(fēng)冷相搏。唇邊生核。結(jié)硬疼痛。

    防風(fēng)(去皮半兩)菊花(一兩)升麻獨(dú)活(去蘆頭)知母(焙)黃芩(去黑心)玄參甘草(炙銼)麥門冬(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

    升麻散

    治風(fēng)熱在脾胃。唇腫生核結(jié)聚。

    川升麻(一兩)白蘞(三分)玄參(三分)木通(三分銼)羚羊角屑(三分)漏蘆(三分)芩(三分)枳殼(半仁麩炒微黃)上為散。每

    松脂膏

    治脾胃熱毒。唇上生結(jié)核。腫痛。

    松脂(一兩)白膠香(一兩)薰陸香(一兩)蠟(一兩)當(dāng)歸末(一兩)甘草末(一兩)豬次下松脂、白膠、薰陸勻。貯于瓷盒中。每用少許。涂貼唇上。

    地黃煎

    治脾風(fēng)熱。唇生瘡。

    生地黃(汁一升)生麥門冬(去心)葳蕤(各四兩)細(xì)辛(去苗葉)甘草(炙)芎白一宿。取出。更盛貯。每以少許

    升麻飲

    治脾胃有熱。風(fēng)冷相乘。唇腫生核疼痛。

    升麻前胡(去蘆頭)犀角(鎊各半兩)龍膽青竹皮葛根(銼各一分)薏苡仁甘草(

    獨(dú)活散

    治唇上生惡核腫。由脾胃熱壅滯。

    獨(dú)活(三分)川升麻(三分)沉香(三分)桑寄生(三分)連翹(三分)犀角屑(三分)漢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

    治唇生腫核涂貼。

    松脂(半兩)川大黃(一分)白蘞(一分)赤小豆(一分)胡粉(一分)上為細(xì)末。以雞子

    薏苡仁湯

    治風(fēng)腫在脾。唇口動(dòng)。或生結(jié)核?;?yàn)楦∧[。

    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炮)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

    黃連散

    治脾胃積熱。風(fēng)冷乘之。唇腫結(jié)核。

    升麻黃連(去須)龍膽(各一兩)上搗羅為散。綿裹如彈子大。臨臥。以新汲水浸過。含

    惡實(shí)散

    治唇腫生核。

    惡實(shí)(炒)烏梅(去核各半兩)甘草(炙銼一分)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童子小便一盞。

    又方

    治唇生核。

    上用豬屎平量一升。投水絞取汁。溫服。

    又方

    治唇生核。腫痛如彈。

    牛膝(燒灰存性研)上先以針刺出惡血。次用藥少許。以新汲水調(diào)涂核上。此藥亦能治緊唇

    又方

    療唇里忽生丸核稍大。

    上以刀鋒決之。令血出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