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奇效良方》 防備熏沐用之第六

    作者: 董宿

    四十一、胡荽酒。治小兒初覺不安,辨證是瘡疹,或已發(fā)未發(fā),以出而快者用之。蓋瘡瘍煩躁痛癢,皆出于心,胡荽味辛,能通心竅,故以胡荽酒煎噴之立出。心主瘡瘍,主煩躁,主痛癢,主驚悸。凡為瘡疹,數(shù)證必備,是胡荽能通心竅,而通之則瘡疹易出也。若辨證是瘡疹,而大便利者,紫草胡荽二藥皆未可用,恐紫草性寒,胡荽利大腸故也。則宜先溫之,臟腑如常,瘡疹證未退者宜用之。

    上用胡荽三兩,細(xì)切,以酒二大盞,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氣出,候冷去滓,微微從頂以下涂兒面頰眼目之間,噴背膂及兩腳胸腹令遍,勿噴于面。錢氏用好酒二盞煎一兩沸,入胡荽四兩再煎。又云∶病患左右上下常令有胡荽氣,即令辟去汗氣惡氣,瘡疹出快,忌外人及向穢觸之物。雖不可受風(fēng)冷,然亦不可壅遏,常令衣服得中,并虛涼處坐臥。

    四十二、葡萄酒。治時(shí)氣發(fā)瘡疹不出者。

    上以葡萄研酒飲之。葡萄味甘平,利小便,取穗出快之義也。

    四十三、燒赤術(shù)豬甲。

    仲景謂瘡疹表出之間,宜于房室燒赤術(shù)(乃蒼術(shù)也)豬甲二物辟惡氣,父母常戒其色欲,亦令人守房室門戶,勿令外人入房,恐觸犯,令小兒瘡疹難出?;蛴杏|犯,得上喘面青黃色者猶輕。因此犯而死者,不可勝數(shù),宜謹(jǐn)之。

    四十四、燒乳香。熏瘡疹法。

    如瘡疹正發(fā),則忌諸臭穢惡氣,以逆榮衛(wèi),恐陷伏倒靨也。于房室中常令燒乳香不絕,可去惡氣,瘡疹無不效者。

    四十五、黃土末敷瘡痘已出者,不可發(fā)表。如又表之者,更增斑爛,若發(fā)膿痛甚者,即用干凈黃土羅為細(xì)末敷之,仍數(shù)數(shù)食蜜為妙。

    四十六、芒硝豬膽汁,如瘡斑爛為不合,表之太過,一手一足,面腦腹背,皆各為一片瘡相似。令不忍觀之者,用芒硝豬膽汁調(diào)涂瘡上,勿令動著,直候瘡痂落,有大段瘡發(fā)不通臥席者,用麥麩簟臥,將息為妙。

    四十七、黑牛糞燒灰貼瘡疹,治已出而未平,切忌見雜人,恐勞力之人及狐臭熏觸故也,未愈不可風(fēng),當(dāng)風(fēng)則成瘡瘢也。如膿出,可黑牛糞貼之,令速愈而無瘢痕也。

    四十八、黃柏膏,小兒瘡痘出后,即須愛護(hù)面目,勿令沾染,欲用胡荽酒,噴時(shí),先用此方涂面上,然后噴四肢,大人嬰孩有此,悉宜用之。

    黃柏(一兩)綠豆(一兩)甘草(四兩,生)上件搗羅為末,再研令細(xì),后以生麻油調(diào)如薄膏,從耳前眼唇并濃涂三五遍,上涂面后,可用胡荽酒噴也。早用此方涂面上,令不生疹痘也。如用此方涂遲,縱有疹痘亦少。諸家方愛護(hù)面目者,皆以此方治療,分兩用法皆同,惟疹痘論,一料用緣豆粉三兩五錢。

    四十九、白芥子散。治小兒患瘡疹,令不入眼。

    上用白芥子為末,水調(diào)敷腳心,則瘡不入目矣。

    五十、爛肉汁治豌豆瘡。

    上用爛肉汁洗之,干脯亦得。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