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可區(qū)分為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導管等。
毛細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組織間隙,由一層內皮細胞構成,管腔粗細不一,沒有瓣膜,互相吻合成網,中樞神經,上皮組織、骨髓、軟骨和脾實質等器官組織內不存在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由毛細淋巴管匯合而成,管壁與靜脈相似,但較薄、瓣膜較多且發(fā)達,外形粗細不勻,呈串珠狀。淋巴管根據其位置分為淺、深二組,淺淋巴管位于皮下與淺靜脈伴行;深淋巴管與深部血管伴行,二者間有較多交通支。淋巴管在行程中通過一個或多個淋巴結,從而把淋巴細胞帶入淋巴液。
淋巴干 由淋巴管多次匯合而形成,全身淋巴干共有9條:即收集頭頸部淋巴的左、右頸干;收集上肢、胸壁淋巴的左、右鎖骨下干;收集胸部淋巴的左、右支氣管縱隔干;收集下肢、盆部及腹腔淋巴的左、右腰干以及收集腹腔器淋巴的單個的腸干(圖2-50)。
圖2-50 淋巴系統(tǒng)概觀
淋巴導管 包括胸導管(左淋巴導管)和右淋巴導管。胸導管的起始部膨大叫乳糜池,位于第11胸椎與第2腰椎之間,乳糜池接受左、右腰干和腸干淋巴的匯入。胸導管穿經膈肌的主動脈裂孔進入胸腔,再上行至頸根部,最終匯入左靜脈角,沿途接受左支氣管縱隔干、左頸干和左鎖骨下干的匯入??傊鞘占掳肷砑白笊习肷淼牧馨?。右淋巴導管為一短干,收集右支管縱隔干,右頸干和右鎖骨下干的淋巴,注入右靜脈角。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可區(qū)分為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導管等。
毛細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組織間隙,由一層內皮細胞構成,管腔粗細不一,沒有瓣膜,互相吻合成網,中樞神經,上皮組織、骨髓、軟骨和脾實質等器官組織內不存在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由毛細淋巴管匯合而成,管壁與靜脈相似,但較薄、瓣膜較多且發(fā)達,外形粗細不勻,呈串珠狀。淋巴管根據其位置分為淺、深二組,淺淋巴管位于皮下與淺靜脈伴行;深淋巴管與深部血管伴行,二者間有較多交通支。淋巴管在行程中通過一個或多個淋巴結,從而把淋巴細胞帶入淋巴液。
淋巴干 由淋巴管多次匯合而形成,全身淋巴干共有9條:即收集頭頸部淋巴的左、右頸干;收集上肢、胸壁淋巴的左、右鎖骨下干;收集胸部淋巴的左、右支氣管縱隔干;收集下肢、盆部及腹腔淋巴的左、右腰干以及收集腹腔器淋巴的單個的腸干(圖2-50)。
圖2-50 淋巴系統(tǒng)概觀
淋巴導管 包括胸導管(左淋巴導管)和右淋巴導管。胸導管的起始部膨大叫乳糜池,位于第11胸椎與第2腰椎之間,乳糜池接受左、右腰干和腸干淋巴的匯入。胸導管穿經膈肌的主動脈裂孔進入胸腔,再上行至頸根部,最終匯入左靜脈角,沿途接受左支氣管縱隔干、左頸干和左鎖骨下干的匯入??傊鞘占掳肷砑白笊习肷淼牧馨?。右淋巴導管為一短干,收集右支管縱隔干,右頸干和右鎖骨下干的淋巴,注入右靜脈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