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查古籍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說收載較多。
尺動脈經屈肌支持帶的淺面入手掌,在豌豆骨外下方發(fā)出掌深支,伴尺神經深支穿小魚際至掌深部,與橈動脈末端合成掌深弓。終支轉向外側與橈動脈掌淺支吻合成掌淺弓。
圖5-23手部血管、神經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