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尋源》 桃核承氣湯

    作者: 呂震名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桂枝(二兩去皮) 大黃(四兩) 芒硝(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dāng)微利.

    此治太陽瘀熱入腑.膀胱蓄血.其人如狂.表已解而但少腹急結(jié).血自下者.主用桃仁以利瘀.承氣以逐實(shí).使血分之結(jié)熱.亟從下奪.與三承氣之攻陽明胃實(shí)者不同.方主攻里.而仍用桂枝者.用以分解太陽隨經(jīng)之熱.喻嘉言曰.正恐余邪稍有未盡.其血得以留戀不下.析義最精.此先圣處方絲絲入扣處.此與五苓散同為太陽府病立治法.膀胱為太陽之府.熱傷膀胱氣分則蓄溺.當(dāng)導(dǎo)其熱從小便而解.熱傷膀胱血分則蓄血.當(dāng)導(dǎo)其熱從大便而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柯琴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