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即槐角
瀉風熱,涼大腸
苦寒純陰。入肝經(jīng)氣分。疏風熱,潤肝燥,涼大腸。
治煩悶風眩,痔血腸風(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后有血名內(nèi)痔,谷道 肉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痔 ,瘡內(nèi)有蟲名蟲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以涼血,芩、連、梔、柏以清熱。防風、秦艽以祛風濕,芎、歸、人參以和血生血,枳殼以寬腸,升麻以升提。治腸風略同,不宜專用寒涼,須兼補劑收功),陰瘡濕癢,明目止淚(清肝,淚為肝熱),固齒烏髭(十月上已采,漬牛膽中,陰干百日。食后吞一枚,明目補腦,發(fā)白還黑,腸風痔血,尤宜服之),殺蟲(根、皮皆能洗痔)墮胎。
去單子及五子者,銅槌槌碎,牛乳拌蒸(槐乃虛星之精)。
槐花苦涼,入肝、大腸血分而涼血(血涼則陰自足)。治風熱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腸風,吐崩諸血(舌上無故出血如線者,名血衄,炒研摻之)。陳者良。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即槐角
瀉風熱,涼大腸
苦寒純陰。入肝經(jīng)氣分。疏風熱,潤肝燥,涼大腸。
治煩悶風眩,痔血腸風(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后有血名內(nèi)痔,谷道 肉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痔 ,瘡內(nèi)有蟲名蟲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以涼血,芩、連、梔、柏以清熱。防風、秦艽以祛風濕,芎、歸、人參以和血生血,枳殼以寬腸,升麻以升提。治腸風略同,不宜專用寒涼,須兼補劑收功),陰瘡濕癢,明目止淚(清肝,淚為肝熱),固齒烏髭(十月上已采,漬牛膽中,陰干百日。食后吞一枚,明目補腦,發(fā)白還黑,腸風痔血,尤宜服之),殺蟲(根、皮皆能洗痔)墮胎。
去單子及五子者,銅槌槌碎,牛乳拌蒸(槐乃虛星之精)。
槐花苦涼,入肝、大腸血分而涼血(血涼則陰自足)。治風熱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腸風,吐崩諸血(舌上無故出血如線者,名血衄,炒研摻之)。陳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