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方見上)
陽明中風(fēng),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涕,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余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jié)M加噦者,不治。(小柴胡湯見上)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方見上)
陽明中風(fēng),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涕,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余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jié)M加噦者,不治。(小柴胡湯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