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草二兩(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兩(強人可四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蔥九莖。
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
嘔者,加生姜二兩。
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
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甘草二兩(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兩(強人可四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蔥九莖。
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
嘔者,加生姜二兩。
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
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