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方出古本東垣書第九卷此事難知中)黃連無分兩并無用水煎法易老隨證加減例附后煩者。加梔子。(煩心煩也。仲景少陰熱病。有心煩一條。)燥者加香豉。(燥。即口燥是也。加香豉者?;鹩魟t發(fā)之也。)嘔者。加半夏。(嘔者。胸有飲也。加半夏以滌飲。)滿者。加甘草。(滿。胸滿也。加生甘草。引黃連一味。直至滿所。以泄實熱。)腹痛。加芍藥。(少陰熱病。有腹中痛一條仲景加炮附子者。誤也。今加芍藥。以能和營血。止腹痛。)脈遲。加附子。下焦寒。加干姜。(此二條。與制湯本義相反。今從刪。)大便硬者。加酒浸大黃。此比之大承氣為少緩耳。雖下之與脈細小無害。
琥按上方。乃海藏治少陰傳經(jīng)熱證。口燥舌干而渴。止因尺寸脈細小。不敢用大承氣。而以此湯代之者也。觀乎此。而知昔賢讀仲景書。不輕用仲景方。蓋慎之至耳。今醫(yī)。治傷寒。但知證書。而不細察夫脈者。不其大害矣夫。
琥又按仲景辯少陰證。相傳為足經(jīng)。主腎。今海藏反用黃連一味。為瀉心湯者。乃知手少陰亦有傷寒病也。
又云。少陰渴逆者。失下也。陰消將盡。陽逆上行。使陰不納也?;蛏鄶仭Q哉Z不正。反昏冒。與咽痛者。少陰也。
速下之。大承氣湯。若陽極。脈微將盡者。不宜下。宜瀉心湯。涼膈散。去硝清肺亦可。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此方出古本東垣書第九卷此事難知中)黃連無分兩并無用水煎法易老隨證加減例附后煩者。加梔子。(煩心煩也。仲景少陰熱病。有心煩一條。)燥者加香豉。(燥。即口燥是也。加香豉者?;鹩魟t發(fā)之也。)嘔者。加半夏。(嘔者。胸有飲也。加半夏以滌飲。)滿者。加甘草。(滿。胸滿也。加生甘草。引黃連一味。直至滿所。以泄實熱。)腹痛。加芍藥。(少陰熱病。有腹中痛一條仲景加炮附子者。誤也。今加芍藥。以能和營血。止腹痛。)脈遲。加附子。下焦寒。加干姜。(此二條。與制湯本義相反。今從刪。)大便硬者。加酒浸大黃。此比之大承氣為少緩耳。雖下之與脈細小無害。
琥按上方。乃海藏治少陰傳經(jīng)熱證。口燥舌干而渴。止因尺寸脈細小。不敢用大承氣。而以此湯代之者也。觀乎此。而知昔賢讀仲景書。不輕用仲景方。蓋慎之至耳。今醫(yī)。治傷寒。但知證書。而不細察夫脈者。不其大害矣夫。
琥又按仲景辯少陰證。相傳為足經(jīng)。主腎。今海藏反用黃連一味。為瀉心湯者。乃知手少陰亦有傷寒病也。
又云。少陰渴逆者。失下也。陰消將盡。陽逆上行。使陰不納也?;蛏鄶仭Q哉Z不正。反昏冒。與咽痛者。少陰也。
速下之。大承氣湯。若陽極。脈微將盡者。不宜下。宜瀉心湯。涼膈散。去硝清肺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