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查古籍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jì) 262 方。
一嚴(yán)冬傷寒。不得汗出。宜姜蔥各半斤。煎湯一斛。傾大盆中。用小板一塊。橫加盆上令患人坐臥其上蒸之。外以席被圍定。露其口鼻。外可進(jìn)發(fā)汗藥。
一病患用大指捏住中指中節(jié)。緊捏莫放。十指俱屈。合掌夾在兩大腿中。緊緊坐住。待良久汗自出。
一用發(fā)表藥不出汗。將蘇葉煎湯。以器盛之。置于被內(nèi)兩膝下熏之。
又法。用姜渣綿裹。周身擦之。汗即出。
一傷寒連日不出汗?;杷皇?。身熱語亂。此汗不得出也。用滾水一大茶壺。布包。放病患腳下。踏之。一時(shí)汗自下而上。其病即愈。
一傷寒不得汗出。用樟樹白皮搗爛炒熱。絹巾包烙渾身上。一時(shí)汗出即已。
一傷寒發(fā)熱。頭疼身痛。用生姜、連須蔥、淡豆豉等分。共搗爛為餅。搭臍上。帛緊勒汗自出而已。(王景明傳)
一傷寒無汗?;蛉站煤共怀稣?。用甜梨一個(gè)。生姜一塊。同搗為汁。再入童便一碗。量湯煮熱服之。即汗。
一傷寒單潮發(fā)熱無汗。五七日不大便。死在旦夕。以桃仁承氣湯。打下硬糞如石二次。
即出大汗而已。后以溫膽湯二劑。調(diào)理而安。
一治傷寒發(fā)熱頭痛。亦治感冒。
生姜(一塊) 核桃(七個(gè)打碎連殼) 蔥白(連須七根) 茶葉(一撮)
上水三碗。煎熱服。蓋被出汗。
一論傷寒昏迷不省人事。以皂角刺燃煙入鼻。有嚏可治。無則不治。肺氣上絕也??芍握?。
隨用皂莢、半夏、生白礬一錢五分。共為末。入姜汁調(diào)服。探吐痰去。蘇醒為效。
一論汗出不止。將病患發(fā)按在水盆中。足冷于外。用炒麥麩皮、糯米粉、龍骨、牡蠣為末和勻。周身撲之。其汗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