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空心木

    拼音注音Kōnɡ Xīn Mù別名

    鬼吹哨、來色木、吹鼓清、泡掌筒、炮竹筒、鬼竹子、大筆桿草、空心草、猴桔子、梅竹葉、金雞一把鎖、大追風(fēng)、野蘆柴

    來源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鬼吹簫及狹萼鬼吹簫的莖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Leycesteria formosa Wall.2.Leycesria formosa Wall.var .stenosepala Rehd.

    采收和儲(chǔ)藏:莖葉夏、秋季采收,根全年均可采挖,均鮮用或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400-3300m的山坡、山谷溝邊、林緣或灌叢中。

    2.生于海拔1600-3500m的山坡、山谷或溪邊林下、林緣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1.鬼吹簫 灌木,高1-2(-3)m。全株常有疏或密的紫色短腺毛。小枝、葉柄、花序梗、苞片和萼齒均被短柔毛。葉對(duì)生;葉柄長0.5-1.5cm;葉卵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卵狀長圓形至卵形,4-13cm,寬2-6cm,先端長尾尖、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或闊楔形,邊常全緣或具微齒,上面綠色,被短糙毛,中脈毛較密,下面白綠色,疏被彎伏短柔毛或近于無毛。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每節(jié)具6朵花,由2個(gè)具3朵花的聚傘花序?qū)ι?;總花梗長0.8-3cm,中央花無柄,側(cè)生2花具極短的柄;苞片葉狀,綠色或紫紅色,長2-3.5cm;小苞片極小,長不足1mm;萼筒圓柱形,長約3mm,密被糙毛和腺毛,萼裂片5,長1-3mm,通常2長3短,花冠白色或粉紅色,有時(shí)帶紫紅色,漏斗狀,長1.2-1.8cm,外面疏被短柔毛和腺毛,基部具5個(gè)淺囊,囊內(nèi)生蜜腺,裂片5;雄蕊5,著生于花冠喉部,約與花冠等長;花柱稍伸出花冠外,柱頭圓盾形,子房5室。漿果卵狀球形,直徑5-10mm,具宿存萼齒,紅色,后變紫黑色。種子小而多數(shù),扁圓形,長1.2-1.5mm,淡褐色,具光澤。花期6-9月,果期9-10月。

    2.狹萼鬼吹簫 與鬼吹簫一同點(diǎn)在于:穗狀花序通常頂生,稀腋生;花萼裂片較長,長4-9mm,常4長1短或3長2短,或近等長,如為4-5mm,由絕不為3長2短。

    化學(xué)成分

    全株含木犀草素-5-葡萄糖甙(luteolin-5-glu-coside)。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利濕清熱;活血止血。主濕熱黃疸;風(fēng)濕痹痛;哮喘;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傷出血;膀胱炎;骨折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冰球子別名山慈姑、山蘭來源蘭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Lindl.) Lindl.,以假鱗莖入藥。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辛,寒。有小毒。注意本品有毒,多作外用。功能主治解毒行瘀,殺蟲消癰。主治癰疽瘡腫,......
  • 《中藥大辭典》:冰糖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出處《綱目》來源為白沙糖煎煉而成的冰塊狀結(jié)晶。歸經(jīng)入脾、肺二經(jīng)。性味味甘,性平,無毒。功能主治補(bǔ)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嗽,化痰涎.(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含化或入......
  • 拼音注音Bīnɡ Tánɡ Cǎo別名土甘草、四時(shí)茶、米碎草來源玄參科野甘草屬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甘,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疏風(fēng)止癢。用于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腸炎,細(xì)菌......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
  •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潤濕肥沃沙地、渠邊、田埂、丘間低地。分布東北、河北、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賴草,又名:厚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