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手穴手紋診治》 附:閃腰、岔氣

    【概述】岔氣由用力不當(dāng)閃挫后,出現(xiàn)深呼吸和咳嗽時胸脅背腰間脹滿疼痛為特征的一種病癥。檢查多無陽性發(fā)現(xiàn),X線骨質(zhì)無異常。臨床多見于青壯年。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魚際。

    操作:用28號和30號1寸毫針,常規(guī)消毒后,針尖略向腕關(guān)節(jié),刺0.8寸,得氣后提插捻轉(zhuǎn),同時讓患者作深呼吸動作,患者就會感到呼吸通暢,疼痛就會明顯減輕或緩解。一般1次即愈,重得2~3次愈。

    方法2:

    選穴:后溪穴。

    操作:用30號5分或1寸毫針,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直刺0.5~0.8寸。得氣后,拇指向后輕度捻轉(zhuǎn)1~2分鐘,并同時讓患者活動腰背部。至腰痛全消失出針。未愈留針15~20分鐘。

    病例:吳××,男,27歲。1989年12月16日就診。主訴昨日幫鄰居搬家時由于用力不當(dāng),閃挫腰間,昨夜碾轉(zhuǎn)反側(cè),一夜未眠,不敢深呼吸,咳嗽時亦明顯加重。遂取后溪穴,直刺0.8寸左右,輕度捻轉(zhuǎn),并囑其活動腰部,令咳嗽,針后明顯減輕,可彎腰蹲起。一次即愈。

    按語:后溪穴為小腸經(jīng)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督主一身之陽氣。腰痛,閃腰岔氣多為督脈陽氣受阻。針后溪穴,可以使陽氣得以轉(zhuǎn)輸運行,腰痛自愈。臨癥驗證,無不如鼓應(yīng)桴。

    (二)指針療法

    選穴:腰腿點。

    操作:醫(yī)者用右手拇指指尖,對準(zhǔn)穴位,用力切按,切按時讓病人活動腰部,每次治療一分鐘左右,讓病人休息5~10分鐘再行治療,直到病情緩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