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時病論》 牝瘧

    作者: 雷豐

    《金匱》云∶瘧多寒者,名曰牝瘧。趙以德不辨魚魯,注為邪在心而為牡。喻嘉言亦為邪伏于心,心為牡臟,即以寒多熱少之瘧,名為牡瘧。二公皆以牝瘧為牡,又皆謂邪藏于心。石頑已正其非,堪為來學之圭臬也。乃曰∶若系邪氣內(nèi)藏于心,則但熱而不寒,是為癉瘧。此則邪氣伏藏于腎,故多寒而少熱,則為牝瘧。以邪氣伏結(jié),則陽氣不行于外,故作外寒?;妓棺C者,真陽素虛之體為多,緣當盛夏之時,乘涼飲冷,感受陰寒,或受陰濕,其陽不能制陰邪之勝。故瘧發(fā)時,寒盛熱微,慘戚振栗,病以時作,其脈必沉而遲,面色必淡而白。宜以宣陽透伏法治之,因寒者姜、附為君,因濕者蒼、果為主,日久不愈,溫補之法為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