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歌』
清涼透邪施無汗,冬溫瘧渴邪內(nèi)陷。
有汗保津石膏翹,竹蘆豆衣豆豉贊。
『藥物』
蘆根、石膏、連翹、竹葉、豆豉、綠豆衣。
『方解』
此方為治溫病無汗,溫瘧渴飲,溫邪內(nèi)陷之主方。其伏氣雖不因風(fēng)寒所觸而發(fā),然亦有有汗無汗之分。無汗者宜透邪,有汗者宜保津。凡清涼之劑,涼而不透者居多,唯此法既能清涼,又能透邪。蘆根中空,石膏氣輕,連翹性升浮,竹葉可清上,淡豆豉宣解,綠豆衣輕清,皆清涼透熱之劑。伏邪得透,汗出微微,溫?zé)嶂埃匀贿_(dá)解耳。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方歌』
清涼透邪施無汗,冬溫瘧渴邪內(nèi)陷。
有汗保津石膏翹,竹蘆豆衣豆豉贊。
『藥物』
蘆根、石膏、連翹、竹葉、豆豉、綠豆衣。
『方解』
此方為治溫病無汗,溫瘧渴飲,溫邪內(nèi)陷之主方。其伏氣雖不因風(fēng)寒所觸而發(fā),然亦有有汗無汗之分。無汗者宜透邪,有汗者宜保津。凡清涼之劑,涼而不透者居多,唯此法既能清涼,又能透邪。蘆根中空,石膏氣輕,連翹性升浮,竹葉可清上,淡豆豉宣解,綠豆衣輕清,皆清涼透熱之劑。伏邪得透,汗出微微,溫?zé)嶂埃匀贿_(dá)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