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寒痢之癥,多因炎熱貪涼,過食生冷,冷則凝滯,中州之陽不能運化(中州:指脾也?!峨y經(jīng)·第四難》:"脾者中州"。),清氣不升,脾氣下陷,以致腹痛后重,痢下白色,稀而清腥,脈遲苔白者,當去其寒,兼扶脾土,則痢自止,宜用暖培卑監(jiān)法佐以楂炭、木香治之。但寒痢亦有呈赤色者,不可不別,總以脈遲苔白為據(jù)。倘脈數(shù)苔黃,便為熱痢,溫熱之品又不可亂施也。須細辨之。
『歌括』
寒痢冷飲過貪涼,寒滯中州不運陽。
腹痛后重二便白,清腥脈遲苔白茫,
祛寒扶脾痢自止,暖培卑監(jiān)佐楂香。
又有寒痢下赤色,脈遲苔白辨癥詳。
脈數(shù)苔黃為熱痢,溫熱之品不可嘗。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寒痢之癥,多因炎熱貪涼,過食生冷,冷則凝滯,中州之陽不能運化(中州:指脾也?!峨y經(jīng)·第四難》:"脾者中州"。),清氣不升,脾氣下陷,以致腹痛后重,痢下白色,稀而清腥,脈遲苔白者,當去其寒,兼扶脾土,則痢自止,宜用暖培卑監(jiān)法佐以楂炭、木香治之。但寒痢亦有呈赤色者,不可不別,總以脈遲苔白為據(jù)。倘脈數(shù)苔黃,便為熱痢,溫熱之品又不可亂施也。須細辨之。
『歌括』
寒痢冷飲過貪涼,寒滯中州不運陽。
腹痛后重二便白,清腥脈遲苔白茫,
祛寒扶脾痢自止,暖培卑監(jiān)佐楂香。
又有寒痢下赤色,脈遲苔白辨癥詳。
脈數(shù)苔黃為熱痢,溫熱之品不可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