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崇原》 桃仁

    作者: 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續(xù)成

    氣味苦甘平,無毒。主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殺小蟲。

    (桃種類頗多,唯山中野毛桃即《爾雅》所謂 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惡,其仁充滿多脂,可入藥用。)

    桃仁、杏仁味俱甘苦,杏仁苦勝,故曰甘苦,桃仁甘勝,故曰苦甘。桃色先青后紫,其味甘酸,稟木氣也,其仁亦主疏肝,主治瘀血血閉,疏肝氣也。癥瘕邪氣乃血與寒汁沫,留聚于腸胃之外,凝結(jié)而為癥瘕,肝氣和平,則癥瘕邪氣自散矣。殺小蟲者,厥陰風(fēng)勝則生蟲,肝氣疏通而蟲自殺矣。

    《素問》五果所屬,以桃屬金,為肺之果,后人有桃為肺果,其仁治肝之說。

    愚按∶桃味酸甘,其色生青熟紫,并無金體,竊疑《素問》之桃,乃胡桃也,俗名核桃,外殼內(nèi)白,庶幾似之。若謂桃,則唯毛桃仁之桃,皮色白有毛,余俱無矣。生時肉青白,熟則紫矣。若以外核內(nèi)仁當(dāng)之,則杏梅未始不如是,獻(xiàn)疑于此,俟后賢正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