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沈氏女科輯要》 第十七節(jié) 子煩

    作者: 沈又彭

    (妊婦煩名子煩)

    丹溪曰∶因胎元壅郁熱氣所致。

    沈堯封曰∶子煩病因∶曰痰、曰火、曰陰虧。因痰者,胸中必滿。仲景云,心中滿而煩,宜瓜蒂散,此是吐痰法。妊婦禁吐,宜二陳湯加黃芩、竹茹、旋復(fù)花。陰虧火甚者,仲景黃連阿膠湯最妙。

    汪 庵《醫(yī)方集解》有竹葉湯一方,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子煩。因受胎四五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致煩悶。胎動(dòng)不安,亦有停痰積飲,滯于胸膈,以致煩悶者。

    麥冬(錢(qián)半) 茯苓 黃芩(一錢(qián)) 人參(五分) 淡竹葉(十片)

    竹葉清煩,黃芩消熱,麥冬涼肺。心火乘肺,故煩出于肺。茯苓安心,人參補(bǔ)虛,妊娠心煩,固多虛也。如相火盛者,單知母丸;君火盛者,單黃連丸;心神不安者,朱砂安神丸。切不可作虛煩,用梔豉等藥治之。一方茯苓為君,無(wú)人參,有防風(fēng)、知母,有痰者加竹瀝。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