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痧脹玉衡》 口舌兼痧

    作者: 郭士遂

    口舌有疾,適因感觸犯痧,痧癥雖發(fā)在后,治之不容或緩。即使口舌癥兇,痧脹較之尤急,斷不可先口舌而后痧脹也。

    【治驗(yàn)】

    一翁珍碩,舌下起重舌,苦難盡述,有以少陰君火治之,不應(yīng)。余按其脈,左寸沉微,右關(guān)無力。若據(jù)脈宜補(bǔ),據(jù)癥宜涼,取痧筋驗(yàn)之,放腿彎痧十余針,皆紫黑毒血。求余立方,余曰∶“向所服者,俱清涼之味,宜少加川連所吹者,俱引涎之物,宜多加冰片,即而奏效于所疾也。但服藥不當(dāng)溫飲,略覺微溫足矣?!比斩?。

    一聶敏躬,口疳作爛,吹藥益甚,放痧不愈。求余,右脈微緩,左脈沉伏。付清涼至寶飲減細(xì)辛加石膏、牛膝、烏藥、枳殼、青皮稍冷凍飲料之,用冰硼散加膽礬、兒茶吹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吳坤安
  • 作者:
    嚴(yán)則庵纂輯、裘慶元輯
  •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duì)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作者:
  •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劉完素
  • 作者:
    任越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