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 阿膠

    作者: 徐大椿

    味甘平。主心腹內(nèi)崩,血脫之疾。勞極灑灑如瘧狀,勞倦則脾傷而血虧,此肝脾之寒熱,故如瘧也。腰腹痛,四肢酸疼,血枯之疾。女子下血,安胎。養(yǎng)血則血自止而胎安。久服,輕身益氣。補血則氣亦充。

    阿井為濟水之伏流,濟之源為 水,自 水以至于阿井,伏見不常。若《夏書》所謂溢為榮,出于陶邱北者,皆伏流從下泛上者也。阿井在陶邱北三百里,泉雖流而不上泛,尤為伏脈中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人之血脈,宜伏而不宜見,宜沉而不宜浮。以之成膠,真止血調(diào)經(jīng)之上藥也。其必以驢皮煎者,驢肉能動風,肝為風臟而藏血,乃借風藥以引入肝經(jīng)也。又凡皮皆能補脾,脾為后天生血之本,而統(tǒng)血,故又為補血藥中之圣品。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