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楮實子

    拼音注音Chǔ Shí Zǐ英文名FRUCTUS BROUSSONETIAE來源

    本品為??浦参?strong>構樹Broussoneria papyrifera (L.) Vent.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曬干,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及雜質。

    性狀

    本品略呈球形或卵圓形,稍扁,直徑約1.5mm。表面紅棕色,有網狀皺紋或顆粒狀突起,一側有棱,一側有凹溝,有的具果梗。質硬而脆,易壓碎。胚乳類白色,富油性。無臭,味淡。

    貯藏

    置干燥處,防蛀。

    鑒別

    本品粉末紅棕色。果皮柵狀細胞壁黏液化,殘存具細齒狀的條紋增厚部分,形似細芒。含晶厚壁細胞成片,棕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內含草酸鈣簇晶;斷面觀類長方形,內壁極厚,胞腔偏靠外側,簇晶矩圓形。內果皮厚壁細胞甚扁平,常多層重疊,界限不清。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略呈連珠狀增厚,非木化,胞腔內含黃棕色物。

    歸經

    歸肝、腎經。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補腎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軟,虛勞骨蒸,頭暈目昏,目生翳膜,水腫脹滿。

    用法用量

    6~12g。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Kòu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滑葉山姜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儲藏:果實將熟時采收,烘干或陰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路邊和草叢等潮濕之地。資源分布:分布于廣......
  • 《中國藥典》: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別名白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薯莨拼音注音Bái Shǔ Lànɡ別名山仆薯、板薯、那亞、榜花薯、葉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塊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甘,......
  • 《中藥大辭典》:白藤拼音注音Bái Ténɡ別名大發(fā)汗、白花藤、大毛豆、斷腸葉(《云南中草藥選》)。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葉。全年可采,切碎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河邊陰濕地。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攀援狀落......
  • 拼音注音Bái Pāo別名白泡兒、白草莓、白蒲草來源薔薇科白藨Fragaria nilgeerensis Schlecht.,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續(xù)筋接骨。治風熱咳嗽,百日咳,口腔潰瘍,血尿,泌尿系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