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草藤烏

    拼音注音Cǎo Ténɡ Wū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筒冠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phocranion macranthum(Hook.f.)C.Y.Wu[Plectranthus macranthus Hook.f.]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常綠林或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

    筒冠花,多年生草本。根莖纖細(xì),鋪匐;莖直立,?;糠孛嫔仙?50-70cm,中部以下無葉,鈍四棱形,單一或有時分枝。葉對生;葉柄長0.5-3cm,靠近葉近于無柄;葉片近膜質(zhì),卵圓狀披針形,長3-10cm,寬2.5-5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疏生具胼胝尖的粗鋸瞪,上面綠色,極疏生具節(jié)平伏小剛毛,下面較淡,脈上被微柔毛,側(cè)脈4-6對。總狀花序頂生,單一或有時具花序組成;小苞片對生,宿存,具緣毛,披針形,長4-10mm;花萼花時極細(xì)小,長僅約4mm,果時極增大,長達(dá)1.2cm,闊鐘形,外面被微柔毛,萼齒5,多少呈二唇形花冠粉紅、紫至淡紫藍(lán)色,長達(dá)2.5cm,筒狀,喉部稍擴(kuò)大,冠檐短5淺裂,2唇形,上唇4裂,裂片卵圓表,下唇稍長,近圓形,稍內(nèi)凹;雄蕊4,內(nèi)藏下對較長;柱頭2裂,子房無毛。小堅果卵圓形,黃褐色,具點,基部有一小白痕,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性味

    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

    疏風(fēng)清熱;解毒消腫。主風(fēng)熱感冒;頭痛目赤;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別名香椿皮(《經(jīng)驗方》),春顛皮(《分類草藥性》)。出處《食療本草》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全年均可采收,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時最易剝離。干皮可徑從樹上剝下;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
  • 拼音注音Chūn Pí別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來源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剝?nèi)?,曬干,或刮去粗皮曬干。性?.....
  • 《中藥大辭典》:楮葉拼音注音Chǔ Yè別名構(gòu)葉(《子母秘錄》),谷樹葉(《簡便單方》),醬黃葉(《生草藥性備要》)。出處《別錄》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的葉?;瘜W(xué)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有機(jī)酸、鞣質(zhì)。性味甘,涼。①《別錄》:“味甘,無毒?!阿凇度杖A......
  • 《中藥大辭典》:楮頭紅拼音注音Chǔ Tóu Hónɡ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楮頭紅的全草。秋季采,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溝邊陰濕處。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江西、湖北、貴州、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高10~......
  • 《中藥大辭典》:楮實拼音注音Chǔ Shí別名谷實、谷子(《千金方》),楮實子(《素問病機(jī)保命集》),楮桃(《瀕湖集簡方》),角樹子、野楊梅子(《江蘇植藥志》),構(gòu)泡(《重慶草藥》),谷木子、谷樹子、谷樹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藥》)。出處《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