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葉鳳尾

    拼音注音Dà Yè Fènɡ Wěi別名

    雙鳳尾、金雞尾(《西藏常用中草藥》),鳳尾草、大葉井口邊草、狼牙草(《陜西草藥》),井口邊草、井邊草(《云南中草藥選》),雜瑪冬羅瑪切瓦(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鳳尾蕨科植物風尾蕨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洗凈、切段、曬干備用。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陰濕處或石灰?guī)r縫中。分布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及陜西、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狀莖直立,有條狀披針形肉褐色鱗片。葉2型,叢生,葉柄禾稈色,光滑;能育葉卵圓形,長25~30厘米,寬15~20厘米,1回羽狀,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有時基部1對還有1~2片分離的小羽片;羽片或小羽片長15~25厘米,寬6~8毫米,條狀披針形,頂部有銳鋸齒;不育葉同型,但羽片或小羽片寬1~1.5厘米,邊緣有銳尖鋸齒。孢子囊群線形,沿羽片頂部以下的葉緣連續(xù)分布,囊群蓋狹條形,灰色,膜質(zhì)。

    性味

    甘,涼。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平,味甘。"

    ②《陜西草藥》:"味咸,性寒,有小毒。"

    ③《云南中草藥選》:"淡,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祛風,解毒。治黃疸型肝炎,瀉痢,水腫,淋濁,月經(jīng)不調(diào),喉蛾,湯火傷。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止血生肌。治咳嗽,淋濁,痢疾,水火燙傷。"

    ②《陜西草藥》:"驅(qū)風鎮(zhèn)靜,調(diào)經(jīng)活血,解毒消腫,止痢通淋。治口眼歪斜,蛇犬咬傷,熱淋,瀉痢,胸腹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干血癆。"

    ③《云南中草藥選》:"清熱,利尿,除濕,止痢。治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扁桃腺炎,痢疾,泌尿系感染,腎炎水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毒蛇及狂犬咬傷腫痛:新鮮鳳尾草搗成泥膏,敷貼傷處。(《陜西草藥》)

    ②治口眼歪斜:鳳尾草三錢。水煎服。(《西藏常用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Zǐ Cǎo別名黑陽參、狗舌草、牛舌頭菜來源紫草科長蕊斑種草屬植物長蕊斑種草Antiotrema dunnianum (Diels) Hand.-Mazz.,以根入藥。夏秋采集,切片曬干。性味苦、微甘,涼。功能主治清熱養(yǎng)陰,......
  •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別名紅藤、山烏龜、一滴血。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白線薯的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橫切或縱切成片,曬干。生......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線蛇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é別名黃脊游蛇、白脊蛇、黃脊蛇、白蛇來源有鱗目游蛇科黃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Peters),以去內(nèi)臟全體入藥。生境分布東北。功能主治袪風濕。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麻木不......
  • 拼音注音Bái Xì Xīn別名貝茜花(《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陰處。分布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南、湖北、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莖長達10厘米......
  • 別名白花茶匙紅、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繡球防風、白風輪菜、銀針七、北風草、燈籠花來源唇形科白蜂窩草屬植物白絨草Leucas mollisima Wall.,以全草入藥。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曬干,或四季隨采隨用。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