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佛肚花

    《中藥大辭典》:佛肚花拼音注音Fó Dù Huā別名

    巖白菜,虎皮、小荷草。

    出處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全草。夏、秋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于潮濕的山坡林下裸巖上和陰濕的峭壁上。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平展貼生于巖面上;葉片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上面密被白色柔毛,下面脈上密被黃褐色絨毛,網(wǎng)詠明顯,邊緣有不整齊鈍齒。花梗從葉叢中抽出,長12~15厘米,頂端常有葉狀苞片5,其上有數(shù)花呈傘狀;萼5裂,卵形,頂端急尖,邊緣疏生鋸齒;花冠淡紅紫色,5裂,2唇形,裂瓣頂端鈍圓;雄蕊4,內(nèi)藏;花盤明顯,圓柱形;子房上位。長蒴果熟時(shí)5瓣裂。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解表,祛風(fēng),活血,消腫毒。

    復(fù)方

    ①治癰、無名腫毒:鮮佛肚花搗爛外敷。

    ②治勞損、筋骨酸痛:佛肚花根四至五錢,水煎,沖黃酒,紅糖服。

    ③治外耳道滲出性濕疹:鮮佛肚花全草搗爛,取汁滴敷患處。

    ④治小兒驚風(fēng)、感冒頭痛:佛肚花全草四至五錢。水煎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佛肚花拼音注音Fó Dù Huā別名

    華東佛、肚苣苔、巖青菜、石燕三七、金絲草、虎皮、巖白菜、小荷草

    英文名Herb of Chien Briggsia出處

    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浙皖粗筒苣苔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riggsia chingii Chun.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潮濕巖石上及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及江西。

    原形態(tài)

    浙皖粗筒苣苔 多年生草本。葉全部基生;葉柄長1.2-4cm,被犭色綿毛;葉片橢圓狀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4-10cm,寬2-2.5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稍不對(duì)稱,邊緣有鋸齒,上面密被短柔毛,下面沿葉脈密被銹色綿毛,其余部分疏生短柔毛?;ㄝ?-4條,高10-16cm;聚傘花序1-2次分枝,每花序具1-5花;花序梗長11-17cm,疏被銹色綿毛;苞片2,狹倒卵形至線狀披針形,被毛;花萼長約1cm,5裂至基部,外面密被銹色綿毛;花冠紫紅色,長約4cm,外面疏被短柔毛,內(nèi)面具紫色斑點(diǎn),下方腫脹,上唇2裂,裂片圓形,下唇3裂,裂片長圓形;雄蕊4,花藥成對(duì)連著;花盤環(huán)狀;子房狹線形,長約9mm,花柱短,被微柔毛。蒴果倒披針形,長4.5-7cm,先端具短尖頭。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表面光滑?;ㄆ?-9月,果期10-11月。

    性味

    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解表;活血消癰。主感冒頭痛;勞傷;筋骨酸痛;癰瘡;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取汁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ēnɡ Gāo Zhú別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出處始載于《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葉、葉芽或莖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ambusa pervariab......
  • 《中藥大辭典》:春不見拼音注音Chūn Bú Jiàn別名一朵云(《陜西中草藥》)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陰地蕨科植物蕨蔡的帶根全草。春、冬采挖,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分布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中藥大辭典》: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齁病。用法用量?jī)?nèi)服:同人乳蒸化,2~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 拼音注音Chūn Shā Huā別名砂仁花(《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性狀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體呈淡紫色,花朵細(xì)軟而小;花序梗長20~30厘米,有節(jié);切段者長2厘米。稍有香氣。性味《中國醫(yī)學(xué)大......
  • 拼音注音Chūn Huā Mù出處《陸川本草》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車輪梅的枝葉或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戒溪邊灌木叢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福建、廣東、廣西、臺(tái)灣等地。原形態(tài)車輪梅,又名:春花、石斑木、雷公樹、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