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伽喃香

    拼音注音Gā Nán Xiānɡ別名

    奇南香(《本草乘雅半偈》),琪喃(《宦游筆記》),奇楠(《綱目拾遺》)。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的含有多量樹脂的木材。選取沉香中油性(樹脂)足、體質(zhì)重而性糯的木材條塊,削去其含油少而色淡的部分。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沉香"條。

    性狀

    多呈長(zhǎng)方形之條狀或塊狀,外表綠褐色(綠油伽喃香)或紫黑色(紫油伽喃香),油潤(rùn)光滑,很少夾有雜質(zhì)。鋸開后,斷面黑褐色或紫黑色,油性重。用刀刮屑,能捻捏成丸。香氣濃郁,味苦微辛。

    產(chǎn)于印度、馬來西亞等地。我國(guó)海南島亦產(chǎn)。

    伽喃香商品,按形色、品質(zhì)而分綠油、紫袖、黑油、青絲、金絲及伽喃角等規(guī)格。其中以綠油伽喃香和紫油伽喃香品質(zhì)最優(yōu)。

    性味

    辛甘,溫。

    ①《本草匯言》:"味辛辣,氣溫,無毒。"

    ②《粵海香語》:"味辛而氣甜。"

    功能主治

    理氣,止痛,通竅。治胸悶不舒,氣滯疼痛,風(fēng)痰閉塞。功勝沉香。

    ①《本草匯言》:"與沉香同。性氣較沉香潤(rùn)緩。能縮二便。"

    ②《藥性考》:"下氣辟惡,風(fēng)痰閉塞,通竅醒神。"

    ③《綱目拾遺》:"固脾保腎。入湯劑,能閉精固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銼末或磨汁,3~5分。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Yīnɡ別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風(fēng)藤、排風(fēng)藤、毛秀才、葫蘆草、金線綠毛龜來源本品為茄科茄屬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S. dulcamara L. var. lyratum (Thunb.......
  • 《中國(guó)藥典》:白茅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Gēn別名絲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英文名RHIZOMA IMPERATAE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 ......
  • 《中藥大辭典》:白茅花拼音注音Bái Máo Huā別名營(yíng)花(《唐本草》),茅盔花、茅針花(《江蘇植藥志》)。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4~5月花盛開前采收。摘下帶莖的花穗,曬干。生境分布主產(chǎn)江蘇、浙江。其他各地亦有。性......
  • 《中藥大辭典》:白茅針拼音注音Bái Máo Zhēn別名茅苗(《本經(jīng)》),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yī)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實(shí)圖考》),茅芽(《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禾本科......
  • 拼音注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別名豬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筆管草、水風(fēng)、茅草細(xì)辛、獨(dú)腳茅草來源菊科鴉蔥屬植物白莖鴉蔥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以根入藥。秋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蒸后曬干。性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