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崗柃葉

    拼音注音Gǎnɡ Línɡ Yè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崗柃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rya groffzi Mer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2000m的山坡、林緣、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崗柃 灌木或小喬木,高3-5m;嫩枝圓柱形,有黃褐色長絲毛。單葉互生;葉柄長不過1mm;葉片薄革質,披針形,長4.5-10m,寬1.2-2.2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鋸齒,下面有長毛,側脈常不凹陷?;▎涡裕菩郛愔?,常1-8朵簇牛于葉腋;花白色、綠色或黃色;萼片卵圓形,長約1.5mm,宿存,有短柔毛;雄花花瓣倒卵形,長約3.5mm,雄蕊20,退化子房有或無;雌花花瓣披針形,長約2.5mm,無雄蕊,子房無毛,花柱長約2mm,先端3深裂。漿果圓球形,直徑約4mm。

    性狀

    性狀鑒別 葉呈披針形,長4-10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灰綠或綠褐色,下面可見毛茸。葉柄極短。薄革質而脆,易破碎。氣微,味微苦、澀。

    歸經

    肺;肝經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解毒消腫。主肺結核咳嗽;無名腫毒;膿皰瘡;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Nán Mù別名美人柴、粘柴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刨花潤楠的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hilus pauhoi Kanehira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用寬刨刀刨成寬約4cm的薄片,曬干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壤......
  • 拼音注音Bái Lǎn Gēn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根。功能主治清咽,解毒,利關節(jié)。治咽喉腫痛,腳氣,筋骨疼痛。①《嶺南采藥錄》:“治腳氣,白濁?!阿凇度荼静荨罚骸爸侮P節(jié)風濕?!坝梅ㄓ昧績确杭鍦?~2兩。外用:煎水含......
  • 拼音注音Bái Lánɡ Pí別名色告白、榔皮樹。來源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絨毛蘋婆的樹膠。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rculia villosa Roxb.[Sterculia lantsangensis Hu]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檀拼音注音Bái Tán別名野蕎面根、大攆藥、地胡椒、烏子樹來源山礬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臺灣、云南。性味苦、澀,微寒。功能主......
  • 拼音注音Bái Tán Gēn別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出處《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來源為山礬科植物白檀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分布于華北、華中及華南各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喬木。嫩枝和葉背通常疏生白色毛。葉紙質,卵狀橢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