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崗梅葉

    《中藥大辭典》:崗梅葉拼音注音Gǎnɡ Méi Yè出處

    《嶺南草藥志》

    來源

    為冬青科植物梅葉冬青。隨時可采。

    功能主治

    治感冒,跌打損傷,癰毒,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外用:搗敷。

    復方

    ①治癤腫:崗梅鮮葉,搗爛外敷。(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疔瘡:鮮崗梅葉適量,加糯米、紅糖共搗敷患處。(福建)

    ③治跌打損傷,瘡癤癰腫:鮮崗梅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感冒發(fā)熱:鮮崗梅葉一至二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崗梅葉拼音注音Gǎnɡ Méi Yè英文名leaf of Roughhaired Holly出處

    出自《嶺南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冬青科植物梅葉冬青Ilex asprella (Hook.f.et Arn.) Champ.ex Benth.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lex asprella (Hook.f.et Arn.)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儲藏:隨時可采,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谷路旁灌叢中或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梅葉冬青 落葉灌木,高3m。小枝無毛,綠色,干后褐色,長枝纖細,均是明顯的白色皮孔。葉互生;葉柄長3-8mm;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7cm,寬1.5-3cm,先端漸尖成尾狀,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中脈上面稍凹下,側脈6-8對,網脈不明顯,上面或僅脈上有微毛,下面無毛?;ò咨?,雌雄異株;雄花2-3朵簇生或單生葉腋,花4-5數(shù),花萼直徑2.5-3mm,無毛,裂片闊三角形或圓形,基部結合;雌花單生葉眼,花梗長2-2.5cm,果時可長達3cm,無毛,4-6數(shù),花萼直徑2.5-3mm,花瓣基部結合,子房球狀卵形,直徑約1.5mm,花柱明顯,柱頭盤狀。果球形,熟時黑紫色,直徑5-6mm,果梗長2-3cm,分核4-6顆,背部有深溝,內果皮石質?;ㄆ?-5月,果期7-8月。

    歸經

    心;肺;肝經

    性味

    苦;甘;涼

    功能主治

    發(fā)表清熱;消腫解毒。主感冒;跌打損傷;癰腫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別名堅莢樹出處《救荒本草》載有堅莢樹,云:“生輝縣太行山谷中,其樹枝干堅勁,可以作棒。皮色烏黑,對分枝叉。葉亦對生,葉似拐棗葉而大,微薄,其色淡綠;又似土欒葉,極大而光澤。開黃花,結小紅子。其......
  • 拼音注音Bái Huā Xià Kū Cǎo別名白甜蜜蜜(《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異葉青蘭的全草。于6~7月花開時,采回全草,洗凈泥土,除去殘葉敗枝,以木棒將莖砸扁,晾干。生境分布生于田邊路旁、坡......
  • 《中藥大辭典》:白花射干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è Gān別名冷水丹(《植物名實圖考》)。出處《植物名實圖考》來源為駕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坡上。分布于東北、華北和山東、江蘇等地。原形態(tài)白花射干,又名:搜山虎、金盞......
  • 來源唇形科青蘭屬植物白花巖青蘭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 var. albiflorum Schischk.,以全草入藥。7~8月采收,切段曬干。性味辛,涼。功能主治分散風熱,涼血降壓。用于感冒發(fā)熱,高血壓病,......
  • 《中藥大辭典》:白花映山紅拼音注音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別名白杜鵑花(《中國樹木分類學》),照山白(《華北經濟植物志要》),白艷山紅(《貴州民間方藥集》)。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白花杜鵑的花、根或莖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