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和他草

    拼音注音Hé Tā Cǎo別名

    仙人撒網(wǎng),滿地氈(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出處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來源

    為梧桐科植物蛇婆子。秋季采收,割取根和莖,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向陽(yáng)山坡或丘陵。分布華南及云南、福建、臺(tái)灣等地。

    原形態(tài)

    半灌木,高35~150厘米。小枝密被短柔毛。葉互生,狹卵形或卵形,長(zhǎng)2~4.2厘米,寬1.2~2.2厘米,基部淺心形或圓形,上面被里狀短柔毛,下面被星狀短絨毛,邊緣有不整齊的淺牙齒或鋸齒;葉柄長(zhǎng)0.5~1厘米。聚傘花序腋生,頭狀,總花梗長(zhǎng)0.3~1.6厘米;苞片狹披針形,長(zhǎng)約4毫米,密被柔毛;花萼筒狀,5裂,外面被柔毛;花瓣5,淡黃色,與花萼近等長(zhǎng);雄蕊5,花絲合生;子房無柄,被柔毛,花柱偏生,柱頭流蘇狀。蒴果甚小,通常背裂為2果瓣。種子1粒?;ㄆ?月。

    化學(xué)成分

    含多種肽類生物堿,稱蛇婆子堿X,Y、Y′、Z。

    藥理作用

    Adouetine Z無退熱作用;低劑量能導(dǎo)致低溫、鎮(zhèn)靜,高劑量則引起興奮。對(duì)小鼠半效致死量為52.5毫克/公斤。

    性味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祛濕,驅(qū)風(fēng),消炎,解毒。治白帶,癰癤,乳腺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燉肉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ēnɡ Gāo Zhú別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出處始載于《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葉、葉芽或莖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Bambusa pervariab......
  • 《中藥大辭典》:春不見拼音注音Chūn Bú Jiàn別名一朵云(《陜西中草藥》)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陰地蕨科植物蕨蔡的帶根全草。春、冬采挖,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分布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中藥大辭典》: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齁病。用法用量?jī)?nèi)服:同人乳蒸化,2~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 拼音注音Chūn Shā Huā別名砂仁花(《中國(guó)醫(yī)學(xué)大辭典》)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姜科植物陽(yáng)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性狀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體呈淡紫色,花朵細(xì)軟而小;花序梗長(zhǎng)20~30厘米,有節(jié);切段者長(zhǎng)2厘米。稍有香氣。性味《中國(guó)醫(yī)學(xué)大......
  • 拼音注音Chūn Huā Mù出處《陸川本草》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車輪梅的枝葉或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戒溪邊灌木叢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福建、廣東、廣西、臺(tái)灣等地。原形態(tài)車輪梅,又名:春花、石斑木、雷公樹、鑿角......